在1949年,虎风越剧团与月峰越剧团携手,一同流浪于舟山六横岛的舞台。他们被87军第5团、第6团收养,并随军撤退至沈家门,最终合并成虎风越剧团。1950年春,剧团首次亮相台北夏都丽戏院,以《卧薪尝胆》开演,但由于行头丢失,只能穿长衫上台,演员们甚至不得不用国语讲述故事,这场初遇以失败告终。
然而,这些越剧艺术家并未放弃,他们致力于改进和创新。在1950年的秋天,他们重新排练了《卧薪尝胆》,这一次加上了精心设计的戏服、道具和灯光效果。这场再次上演取得了巨大成功,连续10多天在台北市永安大戏院无一空座,从此,在宝岛上留下了一定的影响。
随后,虎风越剧团继续为驻军和当地群众表演,其成员包括吴燕丽、张丽云、魏水云等著名演员。尽管身处军队环境中,对艺术发展有一定限制,但她们仍然努力推动传统戏曲的发展。
到了1952年,由于种种原因,“虎凤越剧团”宣告解散,而其部分成员成立了中华越剧团。新成立的队伍在艺术指导吴燕丽等人的带领下,不仅保留了老一辈艺人的经验,还吸引了一批新的票友加入,如上海人叶云珍。此外,该團还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如采用电影倒叙及插叙技巧,以增加观众参与感。在《玉堂春》的表演中,即使是三对旦生扮角色的“三堂会审”,也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吴燕丽因其卓绝的才华,被誉为“越劇皇后”。她自编自导自演的新戲《紅娘》深受好评。她所饰红娘角色活灵活现,让觀眾們對於這個傳統角色有了全新的理解。此戲還有文武小生李琴飛飾張生與莺莺(魏水雲、張麗雲分前後飾),喇叭花飾琴童,小丑劉寶寶飾崔夫人,這場戲成了極大的成功,並且為台灣文化帶來了新鮮感。
隨著時間流逝,劇團面臨着老化的问题,以及缺乏新血液的问题,最终只能时而停歇到20世纪70年代初正式解散。但是,在那段时间里,它們留下的记忆以及对于传统戏曲发扬光大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