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冬晴的越剧经典唱段方亚芬的艺术魅力

我,郑冬晴,1988年出生,是杭州越剧团的一名优秀演员。我的戏路从12岁开始,当时我对越剧一无所知,就连父母也不知道。我妈只是指了指电视说:“看,这就是唱戏的样子。”于是,我去了省艺术学院学习戏曲。刚进学校分角色时,老师让我们表演一段歌曲,我当时只会唱儿童歌曲,便唱了一段欢快的歌,被分到了花旦组。在第一堂课结束时,有40个同学都哭了,因为压腿太累。而小生组则哭得最厉害,因为我们的老师是男的,对我们要求更严格,一些同学在课后就开始打包回家。只有我没有觉得特别苦,只是因为练功折了手,用绷带缠着的时候,我才会哭。

学了五年的戏,在18岁被分到杭州越剧团成为职业演员。我每天除了上台演出,就是在练功房里排练,我们排练的是什么?是声情并茂的情绪涌动。我解释过,与单纯的唱歌不同,唱戏还有很大的表演成分。以前老师就在训练中要求我们大声喊爸爸妈妈,把情绪都抒发出来。唱戏就像是演技,比如现在准备要上的《白蛇传》选段,我特地穿上了舞台用的鞋子和水袖转两个弯之后眼角已经泛起红圈。

我经常跟着团队下乡演出,最常去的是温岭,那里的观众热爱听戲。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舞台搭建在庙会旁边,小镇里到处都是人,即使我们这样的演员带着妆容走在街头,也能引起围观。在5天9场密集的巡回 演出中,我们住在庙里,当地人还会送些食物来助威。

当然,即便是一个接近90后的女孩,如我,还有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那与我的专业关系不大,只是我喜欢当前流行的一些歌手。当去KTV,也一定会点自己的心仪之作。不过有人说,以她这样痴迷于越剧的人来说,要是在KTV里一首流行歌也不会唱,更别提像她那样用兰花指的手势游泳。

虽然团队中有许多声望高达老前辈,但对于像我这一代而言,或许顺其自然或许更重要。我几乎很少考虑什么时候才能扮上主角,因为那似乎是四十岁以后的事情。而距离四十岁,我还有很长时间要走,也许我还要再次上场做《白蛇传》,但每一次,都能看到泪光闪烁。这条道路,没有明确终点,只是一路以喜悦和挑战为伴。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