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派的创始人是袁雪芬,她在1922年出生于浙江嵊县,这个地方对她来说就像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从11岁开始,袁雪芬就在四季春科班学习戏曲,那时候她先学的是男生的丝弦正调腔,之后与王杏花这样的女性越剧演员同台演出,她的唱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1942年10月,袁雪芬提出了越剧改革的想法,她选择了悲剧作为主要类型,但这种改良需要新的唱腔来支撑,因为原来的曲调太简单、活泼和跳跃,不够悲伤,所以她通过变音技术,让声音更加哀痛,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悲哀哭诉的声音。
在1943年的《断肠人》中,有一段名为“断肠人越想越断肠”的唱段,这就是 袁派的一大特色。在同年的《香妃》中,与琴师周宝才合作,进一步完善了尺调腔,为后来的流派奠定了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尺调腔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使得越剧不仅在板式结构上有所突破,在音乐表现上也更加抒情和戏剧性。
袁派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流派,它是最早出现的越剧流派之一。其特点是低沉哀怨,有强烈的情感倾诉能力,而且能够打破传统格式,以真实的情感表达。这一点体现在她的代表作,如《忠魂鹃血》中的痛责、《绝代艳后》中的冷宫以及著名的“三哭”。这些都展示了她的深沉含蓄和韵味醇厚。
随着时间的推移, 袁派继续发展,其代表人物如戚雅仙、吕瑞英、金采风、张云霞等都受到过其影响。而师承自其的人物包括上海的朱东韵、方亚芬、华怡青以及南京的陶琪等,他们都是因为受到 袁派影响而成长起来并且自己也有所创新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