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越剧团建于1957年10月,起源自周桂芳领衔的上海壮艺越剧团,该民间职业剧团在1951年被调往蚌埠,并于1954年由蚌埠市文化局接管,改名为蚌埠越剧团。随后,在1957年,这支艺术家群体迁至省城合肥,更名为现在的合肥市越剧团——一支全民所有制的戏曲集体。1968年,由于种种原因,该团暂时停止了活动,但1978年的5月23日,它得以重生并继续其悠久历史。
该戏曲集体拥有60多位成员,其中曾经担任过团长的有周桂芳、李长乐和薛正禄等人;而编导方面则包括了李治鹤、蔡慎生、完海瑞、查金兰和徐美芳;舞台美术设计师有孙顺骊和刘凤翔。此外,还有一批优秀演员,如周桂芳、史翠贞、高金花、洪金哈、岳鑫华以及王惠娣等,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传奇性的队伍。
他们先后上演了传统戏曲如《文成公主》、《虎符》、《双线缘》、《常金花》、《女儿志》、《王昭君》以及《孤孀恋》,共计70余出。而现代戏则包括《红色种子》、《红松林》、《王孝和》、《山鹰》、《红灯记》及其他24出作品。其中,著名表演者史翠贞与周桂芳在安徽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荣获表演一等奖。
为了确保每一次新剧目的质量,每个部门都坚持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在每次新剧场次结束后,本单位将召开座谈会,与专家及观众交流意见,以便不断完善提高。这些努力使得移植创作如《文成公主》(以上百场)、虎符(超过百场)以及创作原创作品如《常金花》(超过百场)的巡回演出深受欢迎,不仅在本省内放映,还远赴东南七省一市共计6300多场,吸引了63万余人次观看。
为了巩固越剧的地位,并培养下一代艺术人才,该集团不遗余力地支持青年人才发展。在过去三个年代,即1957年、1959年及1979年,从上海、本地及浙江三地总共招募52名学员,将专业教师介绍进来教授,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使得一个又一个艺术天才逐渐崭露头角,如戎惠娟与刘秀珍两位新星也是这一过程中的产物。此外,该团还定期举办与江苏、大连两岸地区相互学习交流活动,以及邀请各界专家前来指导讲授,为更好地拓展视野推动艺术创新提供平台。尽管这段辉煌历史最终画上了句号,但它留下的影响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