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静徐标新折子戏专场:越剧新风尚
文汇报讯,越剧明星们常常抱怨缺乏演出机会,但金静和徐标新却选择了自筹资金、自任制作人,并自己营销。他们的《金静、徐标新折子戏专场》在上海逸夫舞台成功举行。这对青年艺术家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等待剧团安排演出的模式,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越剧体验。
这次专场得益于赵志刚率领的越剧院团去美国巡演时,留下的空档。金静和徐标新抓住这个机会,策划并排练了两晚的折子戏表演。在这次盛会上,不仅有戚派经典,如《白蛇传·哭塔》、《庵堂认母》、《苏三起解》,更是首次推出了《祝福·天问》,该戏由1956年戚雅仙曾经表演过,但由于没有留存录像资料,这次由金静以其独特的声音融合袁雪芬派的表演技巧,将祥林嫂刻画得生动活泼。
徐标新的《李慧娘·救裴》则展示了他文武兼备的一面。他运用长水袖和甩发等高难度技巧,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这一特殊夜晚,由年轻导演王青精心操刀,他倾注了大量创意与热情,使整个表演充满活力。
此番秀节目,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也为越剧注入了新的血液,为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带来更新与变革。此事引人深思:在现代社会中,当主流媒体关注更多的是娱乐大腕时,一些真正把艺术放在首位的人士,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在幕后默默耕耘。正如文章开篇所言,“排排坐,分果果”,或许我们应该给予这些埋藏在深层次文化中的先锋者更多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