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浙江越剧院成立于1985年4月。机构设置中,我注意到院长是顾锡东,常务副院长有施振眉,还有副院长魏峨、张蓉桦,以及协理员王雪和秘书徐连祥。行政办公室主任是宣宝棠,而艺术部则由方海如主管,他带领了一批来自原省越剧一、二团的编剧、导演、作曲等艺术人员共19人。在舞美部,罗志摩负责该部门,他手下有一支由原舞美设计、绘景、服装、化妆设计人员5人组成的团队。(这些人员可以根据所属剧团的需求进行抽调使用。)电视部主任兼张蓉桦,她领导着一个由10名专职人员构成的团队,这些人分别从事以越剧戏曲为主的电视拍摄工作。此外,我们还有艺档和图书室两个部门。而艺术指导方面,则有金宝花等人。我所在机构总共设定了50个职位。
我们下设三个直属团体。一团主要由中青年演员组成,他们专门演出女子越剧。这一团的支书是王列,副团长则包括吴兆千、陈宝发和尹钦阳,该团共计50名定编制成员;二 团,又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由一批新秀演员组成,其副團長包括胡梦桥、何其娴和汪文耀,还有李梅芳与杨海泉,这个小百花二 团拥有80名定编制成员;三 团则实行男女合演,它收纳了来自嘉兴与宁波的一批男演员,并且还增加了李伟勇与张伟忠,以增强阵容。这一班子的大部分成员来自前两 个 团,同时也有部分新加入的人物,比如集体中的青年男女演员,以及调入的小伙子们。这个三 団被魏峨同时担任为其首领(兼),而副團長則分配给章流與樊润河及郁尚校,其中还有一个叫做王效良的小人物担任助理。这第三个单位也拥有80名定编制成员。在全局上,我们所有人的总数达到260人。
自建院以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但随着改革政策不断推进,所有艺术家都被分配到了各个单元中,那时我们的“机构”就变得虚拟起来。到了90年代末期,我所在单位与另外两个单元——那时已经并入的一个较大的浙江越剧团——相互融合,而那些曾经独立存在的小百花二团单元也不再隶属于任何一个大型组织了。不过,在那个时候,我们还是成功地拍摄出了不少优秀作品,如《九斤姑娘》等,并且赢得了全国性的奖项。但最后,这些影视制作部门也逐渐消失,与其他更大规模的事业结合成为一体去了。而现在回想起来,那段历史对于发展中国家文化来说确实是一笔财富,不仅留下深刻印象,也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