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尹瑞芳,宁波戏迷都知道她是越剧尹派艺术的传承者之一,但对于尹桂芳,知道的戏迷就不多了,她是宁波象山人,是最得尹桂芳真传的。昨天下午,纪念尹桂芳先生诞辰100周年、尹瑞芳先生诞辰90周年演唱会在宁波大剧院举行,尹瑞芳的学生、著名越剧老生演员董柯娣等纷纷上台,以当年所学的一段段唱腔,向老师致敬。 据介绍,尹瑞芳原名干掌珠,从13岁时拜师于已誉满上海滩的尹桂芳,并改名为现今之名,由此开启越剧舞台生涯。从1942年拜师学艺至2011年12月去世,连续七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她与师父共度了五十余载,被公认扮相和唱腔最像师父的逸才。 尿性军,他母亲以“娘”称呼她的老师,与老师之间的情谊深厚。他回忆说,在上海芳华越剧团里,那气氛非常好,与徐玉兰、王文娟、傅全香等前辈们共同创造了一片美好的艺术空间。
1959年,当福建支援成立福建芳华越剧团时,她毅然放弃城市生活跟随师父前往。在那里,她主演过《梁山伯与祝英台》、《宝玉与黛玉》等经典作品。而在象山,这位小生的足迹尤为深刻。她曾借调数次回到象山,在那里主演《二度梅》、《慈云太子走国》等多部戏作出显著贡献。
1978年,当她虚岁50岁的时候,又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回家乡宁波象山。当时刚恢复建团的象山越剧团,就聘请她担任文艺小班教师,不辞辛劳地向青年演员传授基本功,一句句地教唱腔,为后来的一代演员打下坚实基础。
80年代,她还主演了《冤雪龙泉井》、《七娘救夫》,其中《七娘救夫》的本子由顾锡东量身定做,为洪芬飞量身订制。这场记忆中的盛宴,让每个参与的人都难忘其间。
昨天晚上的活动上,不仅有董柯娣和其他几位学生,还有当年的象山小班成员们,他们表演了《白兔记·望东方》、《桑园访妻》等熟悉而温馨的小品。当陈梅芳粉墨登场,以优雅姿态表达着对往昔情感的一种缅怀,也让所有观众动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