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的新编历史剧《烟雨青瓷》在上海越剧院的逸夫舞台上落幕,这标志着2015年上海越剧嘉年华的启动。沪苏浙闽12个剧团共推出32台精彩剧目,35场演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盛大的戏曲盛宴。这次嘉年华不仅是对上海越剧文化遗产的庆祝,也是对戏曲艺术发展的一次大力促进。
作为国有院团联合民营演出公司共同策划的大型活动,上海越剧嘉年华凸显了“戏码头”的独特魅力。尽管市场容量有限,但通过创新票房分成模式,让每一方都能从中获得收益,从而激发了各方参与者的积极性。此举不仅没有引起所谓的“票房自相残杀”,反而形成了规模效应,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整体价值。
对于此次活动,许霈霖表示:“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倒逼’市场,使其扩充容量,同时也为观众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好的观看体验。”上海作为越劇发祥地,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经迎来了十几个越劇團同时在此演出的繁荣时期,而今再现这一壮丽画面,不禁让人怀念往昔。
李莉院长强调,只有不断进行演出、磨练演员、培养观众,这样才能使得越劇保持生机勃勃。过去几年的努力,如去年的《甄嬛》驻场演出,再加上今年《玉蜻蜓》的热销,都证明了这个理念的正确性。而这一次,与其他城市合作共创的大型合办项目,将进一步巩固并提升“戏码头”的影响力。
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主任陈镜海认为,“票房分成”对于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一个考验,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市场机制,那么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从中受益。在此期间,不断开展社区文化配送和公益活动,使得这项文化工程既实现了商业成功,又达到了社会服务与公益传播双重目标。
最终,《挑山女人》的公益票价定为10元、15元,以政府补贴、基层团购和居民自费购买三种形式确保门票销售平等,对于那些想接收但又犹豫不决的人群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这样的措施,让原本可能被忽略的小众喜好得到关注,最终卖出了8场全满,每一位社区居民都能够享受到高质量且具有深厚艺术内涵的手工艺品般的小说改编作品——《挑山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