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锡东在1982年创作的越剧剧目《五女拜寿》,曾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代表作品。198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改编成电影,获得了观众和业界的广泛好评,并荣获第五届“金鸡奖”最佳戏曲片。该影片不仅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也传达了中国传统道德精神,如孔孟之义、伦常孝道。
作为家庭成员生活的外在空间,物质与精神互为支撑又互为拆解。在《五女拜寿》中,虽然大家庭显得富贵满堂,但却掩盖着嫌贫爱富、排挤不公的情绪。而要维系个体关系,长辈与晚辈的情感必须是双向度,而非单向度。
三春和丫鬟翠云通过她们找到了一种道德伦常,如“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正如张爱玲所说:“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但也需避免过分感激,以免成为路人或市道。
戏曲电影《五女拜寿》在保留原剧种基础上增添了电影化变化,如镜头语言等,使故事更加戏剧性可看。但随着时间推移,它们之间的联系开始疏离。不过,即使30多年过去,该影片仍能吸引大量观众,这说明中国人民对戏曲保留着深厚情感,以及地方戏独有的地域性价值。因此,《五女拜寿》的潜在市场值得重新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