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传承:张荣标的艺术历程
张荣标,艺名两朵花,是一位在越剧领域享有盛誉的男班旦角演员。他1913年出生于浙江嵊县廿八都村,从小就对戏曲充满热情,但因家贫辍学。为了生活,他曾想去学戏,但遭到族长反对,因为当时“戏子”这个职业被视为不尊重家族规矩。
然而,张荣标并未放弃他的梦想。他在1927年遇到了喻传海,这位名丑伶人成为他的师傅,并指导他学习旦角角色。在启蒙戏《仁义缘》中,他饰演赵素娥,在《琵琶记》中则饰演赵五娘。这段时间里,他迅速崭露头角,被科班同行尊称为“台柱”。
随后,张荣标开始在嵊县、天台、仙居和绍兴等地进行巡回演出,并与其他著名伶人合作,如卫梅朵和张云标。在1933年,他前往上海,与前辈们一起在高升楼、新世界、复兴戏院等场所表演,这段经历极大提升了他的技艺。
1941年,由于健康原因,张荣标返回家乡继续其表演生涯。解放后,他积极参与文化工作,在家乡组织业余剧团任教,同时导 演了多部作品,如《血泪仇》、《刘胡兰》、《王秀鸾》,这些作品配合土地改革运动,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张荣标加入嵊县人民越剧团担任导演,不久后又调往宁波专区越剧团担任同职至1966年退休。在此期间,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旦角演员,也成了一位优秀的导演,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技巧融入到众多经典作品中,为越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男班旦角名伶,张荣 标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且感染力强,其嗓音高亮唱腔含情,有着浓厚的情感色彩。他口述笔录了数十部老戏,对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宝贵资料。此外,还留下了一系列珍贵的声音记录,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艺术魅力。通过他的故事,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创作,以及一个普通家庭孩子如何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