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菊初(1920-1994),一位在越剧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记的道具技工。他的生涯始于无锡县后桥镇,13岁时,他便在上海的鸿生灯彩店开始了学徒生活。在那里,他磨练出了精湛的手艺,并在1954年12月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之后转至上海越剧院担任道具组组长。
他不满足于原有的纸扎工艺,而是投身于探索更先进的舞台道具制作方法。他勤奋地钻研,揭开了舞台道具规律之谜,最终成为了一名技能高超、专职人员。在那时,大型道具如龙椅和古代椅子通常由木匠精心雕刻,但这既耗时又昂贵,而且重量巨大。浦菊初通过多次尝试,将这些复杂的设计用纸浆及立粉盘花取代,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还减轻了搬运上的负担。
他对传统制作法进行革新,比如将梅花形或圆形古式台子的边缘雕花工作,用石膏模具和纸浆脱胎技术取代,以此实现既轻又牢、省钱、省料、省时间的目标。这一创新为越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得演出更加丰富多彩。此外,他还改用纸板制作杯盘、酒壶等小道具,以及透明纸脱胎制成灯罩,以达到真实效果。
浦菊初与同事们共同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越剧道具制作方法,包括使用纸浆法、立粉法、纸扎法、脱胎法以及刻版法。他成功地培训了60余人次,为全国各地剧院和剧团带来了宝贵的人才。由于其卓越表现,被评为上海越剧院和市文化局先进个人。在1975年5月,他调至上海市舞蹈学校工作,并在1980年12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