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傍晚,我提前回到了杭城,仅为一场越剧盛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西厢记》封箱演出。这次表演将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我最初了解到这场演出的信息,是通过都市快报或街头海报上的广告,这些细节现在已经模糊了。然而,蒋勋对元曲的介绍中提到《西厢记》,特别是拷红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后来,我还特意前往台州图书馆查找这部戏的相关资料。
最近重读《红楼梦》时,不禁联想到了黛玉因宝玉引用《西厢记》台词而病倒,以及黛玉与宝钗用该戏中的诗句互相玩耍,这让我对《西厢记》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好奇心。在得知有机会观看这一经典作品时,我自然不愿错过。尽管票价昂贵,但为了亲眼见证经典之作,我选择了一张80元的门票。
之前计划先阅读原著再欣赏越剧,但其他书籍牵绊着时间,最终只能等到开幕式才翻阅起了古籍出版社版的《西厢记》,幸运的是,对于这个故事我并不陌生,所以带着遗憾和期待,直至丝竹声响起。
作为在越地长大的孩子,与古越国同源,再加上母亲对我的影响,使我耳濡目染,对于越剧有所了解。但是像今晚这样的完整体验,在我的回忆中却是第一次。此前的认识受限于语言和唱腔,而今夜借助字幕和刚读原著,便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美妙。
舞台上的编排与独特风格让人感叹不已,王实甫笔下的口语化内容虽流传千年,却依旧有些生涩。而改编后的越剧,更换成了现代通用的语言,使其显得更加亲切可近。舞台设计巧妙,无论变成何种场景,都能引人入胜。我被崔莺莺初见张生的羞涩以及小红娘调停间情趣所打动,不由自主想起曹子建形容洛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来;即便座位远离,也能感受到那一笑中的羞愧。
每位演员都展现出了精湛技艺,即便我对他们并不熟悉,每个人的首次出场都引发热烈掌声。这部20年前编排的大戏,如同泰坦尼克号般经历了时间沉淀,只增添了艺术形式璀璨光芒。当看到张生与崔莺莺月下私定终身,那婉转悠扬的声音,让我意识到文学如此美好,元曲亦然,越剧亦然,人生亦然。这些跨度数百年的情感,如今又重新浮现,在当下的浙江人民大会堂中弥漫,每个人的心头都荡漾着它们。这是我关于2012年5月6日的一次经历,一份对于生活美好的反思。一轮明月洒满银辉,将那些往昔的情景照进今日,让我们珍惜此刻,因为每一个瞬间都是如此值得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