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十八相送浦菊初舞美之神虚拟道具的创世者

浦菊初(1920-1994),一位在越剧道具制作领域开创了新纪元的艺术家。出生于江苏无锡县后桥镇,他自小便对戏曲表演充满热情,13岁时进入上海鸿生灯彩店做学徒,并在那里成长为一名精通灯光技艺的青年工匠。

1954年,浦菊初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并随后转到上海越剧院担任道具组组长。在他的努力下,原本依赖木匠手工制作的大型道具,如龙椅和古代椅子,被他用纸浆和立粉代替,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和时间消耗。此外,他还成功地使用石膏模具纸浆脱胎技术来制作台子,这种方法既轻巧又牢固,更适合移动性强的舞台环境。

在早期的越剧演出中,小道具往往是真实物品,如花瓶、玻璃杯等,但浦菊初通过创新思维,将这些小道具改造为更轻盈且易于携带的纸制品。他不仅限于此,还开发出了多种制造方式,如纸浆法、立粉法、纸扎法、脱胎法和刻版法,以确保每个道具都能达到极致美观与实用性的结合。他不仅是一个天才工匠,更是一位教育者,为全国各地的剧团培养了60多名专业人士。

浦菊初的一生被广泛认可,他曾获得上海越剧院及市文化局颁发的先进个人奖项。1975年5月,他离开了舞台世界,前往上海市舞蹈学校工作;1980年12月,当他退休时,他留下的遗产已深深影响着整个戏曲界。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