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艺术的巅峰戚雅仙流派之光

戚雅仙,越剧旦角流派的创始人,她在15岁时就进入了陶叶剧团的科班学习戏曲艺术。随后,她跟随袁雪芬的大来剧场演出,并深受其唱腔和表演技巧的影响,被誉为“袁派小花旦”。1947年,戚雅仙加入了玉兰剧团,与徐玉兰搭档合作,在首次公演《香笺泪》中展现出了她独特的声音风格,为悲剧角色赢得了赞誉。

1950年,戚雅仙组织了一家新的越剧团队,在不断的实践中,她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和擅长悲剧表演的优势,不断创新,将“袁派”的基础发展变革,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唱腔风格,这就是著名的“戚派”。

戚雅仙的唱腔以朴实流畅、深沉含蓄著称,其音域虽然不宽广,但她通过充分发挥中低音区的声音特色,使她的声音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她擅长表现悲剧情感,同时也能创造出欢快、明朗的情绪,如在1950年的《婚姻曲》中,她用四工腔带来的新颖板式和快速慢唱手法,以及短促润腔收音,让歌词中的字重腔轻节奏稳定,更增添了一种活力的跳跃性。

甩腔也是戚派的一大特色,它保留了袁派甩腔的一些痕迹,同时又有着自己独到的发展方式。在《婚姻曲》的最后三字处,“一生幸福断送掉”,她采用切分节奏和断续调法进行润色,这正是典型的戚派甩腔风格。

平稳旋律中的下行小六度跳进音调,或六度下滑音润腊,是另一种常见于戚派唱腔回旋悠扬的情感渲染。此外,《血手印》中的清板段落展示了她的高超技术,无论是在情感表达还是音乐处理上,都体现出了精湛细致之处。

至今,许多知名越劇演员都是继承者们,他们包括周雅琴、朱祝芬、周美姣等,他们都秉承着戚雅仙所倡导的人文精神与艺术追求,用不同的形式去传承这份宝贵文化遗产。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