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齐声越剧团传承瑾彩的舞台之光

高瑾女士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香港创立了高瑾越剧团。1966年底,她带着梦想和艺术追求,移居到上海后重建了她的剧团。在那里,她将解放后新兴的越剧表演艺术带到了舞台上,尤其是新的唱腔风格,让观众们都被深深迷住。京剧名伶郭小庄、曹复永等人对她的表演赞不绝口,将她誉为新的唱腔、新越剧的代表。

1985年,高瑾移居加拿大,但在1992年返回,并为了重振“上海齐声越剧团”,邀请了一批资深艺人和导演加入。她特意邀请单仰萍、童薇薇等来帮助改编并上演《红楼梦》。这场戏在台北县立文化中心成功举行,以全新的行头和编导风格赢得了广泛好评,《民生报》甚至称赞它是“全新行头包装,编导气派更胜当年”。

尽管面临着固定人员短缺的问题,但高瑾女士坚持不懈地推动越剧艺术的发展。她组织成立了中国越剧学会,与爱好者共同进行学术研究,同时开办了免费的教艺班,为未来的艺人们培养人才。此外,她还筹集资金定期举办演出,以确保这门古老而宝贵的艺术形式能够继续流传下去。

再兴青年越剧团则是在1965年的9月25日,由周弥弥小姐主持成立。这支由大学毕业生组成的小型队伍旨在振兴与发展越劇,並致力於與其他藝術界人士合作,如吴燕丽、喇叭花等人的协同演出。成员们包括大鹏劇校和大学毕业生的多才多艺者,他们身兼数职,不仅能夠扮演不同角色,还能担任导 演或音乐工作人员。

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合作,再兴青年越劇團在80年代海峡两岸开放之后,与来自上海傅全香、徐玉兰及其他著名表演者的联合作品取得巨大的成功,这些合作活动促进了两岸之间关于这个古老戏曲形式的一种交往与理解。周弥弥也曾经有机会去拜访傅全香学习,并从中获得宝贵经验。

再興青年戲曲團曾經舉辦過許多豐富多彩的節目,其中包括《紅樓夢》、《林投姐》、《皇帝與村姑》、《孟麗君》、《梁祝》、《狀元及第》、《楊貴妃》、《寶蓮燈》、《白蛇傳》,以及一系列现代化改编版戏曲如《新盤夫索夫》(盘夫索夫)和《王魁負桂英》(王魁负桂英)。其中,“ 越劇皇后” 周美珍(周美珍)的表現備受讚譽,而她所領導的大眾對這門藝術形式有著無限熱情與支持。

此外,再興青年戲曲團還曾經赴美進行訪問性質的巡迴展覽,在林肯藝術中心成功舉辦了一場專場盛會,這次活動獲得廣泛關注並獲獎,其後又於1990年及1997年三度前往美國進行巡迴展覽,每一次都以驚人的觀眾反應告終,並榮獲“亚洲最杰出艺术人奖”。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