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张咏梅,乃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的主要旦角演员,也是国家一级演员。出生于江苏盐城。在1984年,当时我仅16岁时,我偶然间发现了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招生的广告,这份消息让我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期待。但当我看到广告上写着只收上海户口的学员时,我的心情瞬间变得忧郁起来。我并不甘心就此放弃,所以与母亲一同踏上了前往上海的长途旅程,以期报考这所学校。在熟人推荐下,我在面试官面前高声唱出了《五女拜寿》中的茅威涛尹派唱段“请姑娘放心喝下这暖肚汤”,以及范派小生方雪雯、傅派花旦何英对唱“翠云仗义受了气,含泪劝我把家离”和“不怪小婢心势利,多留只怕惹是非”。我的表演自然而流畅,没有任何苏北口音的痕迹,因此我破例被录取,从此走上了越剧舞台。
从小,我就迷恋于戏曲,并受到父母熏陶。我父亲曾在母亲淮剧团担任琴师和编剧,而母亲则是一位有名的淮剧花旦,她非常喜欢观看越剧,经常带着我去看戏。我第一次观看越剧电影《红楼梦》是在11岁,那时候开始深深爱上了越剧,不久后更迷上了它。连续看了8场《碧玉簪》,并且学习了许多流派中的唱腔,因此决定报考越劇学院,一展歌喉被破格录取也显得合理无可挑剔。
进入上海戏校后,我攻读花旦,并学习吕瑞英派。我勤奋好学,对基本功进行苦练,在老师谢秀娟指导下排练开蒙戏《打金枝》、《穆桂英挂帅》、《九斤姑娘》等。此外,《西厢记》的红娘、《桃李梅》的袁玉梅都是由吕瑞英亲自辅导,这是我珍视机会认真学、刻苦练习的地方。吕瑞英认为我的乐感良好,有美好的音色,同时润腔技法和真假音变化顺畅。她主张表演要掌握分寸:宁可不足,不要做作。这一点让我牢记并恪守。
在《西厢记》中饰演红娘、《桃李梅》中饰袁玉梅,都展示了纯正的吕派风格。而且在《桃李梅》里,还运用袁派、尹派、徐派唱腔获得观众赞赏。两年后的科学戲之后,我还主演新编神话劇《七叶花》,扮演斗蛇妖的七叶,在战斗场景中展现出扎实武功技艺。不仅翻跟斗,而且有高难度跌扑翻滚令人惊叹。
1997年,与赵志刚联袂上 diễn 《杨乃武》,饰毕秀姑(小白菜),成功塑造悲悼形象,被誉为“小白菜”,老旦王周宝奎欣慰地称呼她,为她的深度耐听韵味加分。她擅长塑造活泼开朗聪明机智少女喜剧人物。世纪初古装轻喜劇 《梅龙镇》開排,上場時,她飾李凤姐,将十六七岁纯情少女活灵活现显示青春活力,为該劇增添光彩。
1998年,大劇院推出新版 《紅樓夢》,與三組寶黛名角合作,使她能博采眾長受益匪浅。她先前在戲中飾袭人後改為紫鹃,用孟莉英技艺學習後,又試圖以吕派唱法体现音乐形象,其两种不同风格都得到观众赞赏,在香港地区及新加坡巡迴時同样受到欢迎与赞赏近几年的表演艺术日渐成熟,无论喜悲,都有创新之作,是优秀吕派传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