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兰作为一位越剧演员,她的表演生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在她追求艺术事业的道路上,不仅要面对传统戏曲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矛盾,还要处理好与其他文化交流互鉴中的问题。那么,在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徐玉兰是怎样保持对本土艺术形式忠诚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一个访谈来探索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忠诚”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它不仅体现在个人情感和价值观念上,也涉及到个人的职业选择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像徐玉兰这样一位已经在越剧界有着显赫地位的人来说,更是需要在保留传统美学与创新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越剧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古典戏曲,它以其独特的声音、舞台布景以及丰富的情节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 徐玉兰说,“我始终认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我们能够坚守自己的根基,才能更好地为人们带去真实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为了确保这一点,她始终努力学习并掌握更多关于越剧历史、理论以及实践技巧。她相信,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她更好地理解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还能使她在面临外部压力时拥有足够的心智自主性和判断能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舞台,我都尽量将我的表演做得既符合越剧传统,又能够吸引现代观众。”
当然,在当今这个全球化时代,对于许多人来说,与其他文化交流互鉴也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徐玉兰也不例外,她曾经参与过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并且积极探索跨文化交流之路:“我认为每一种不同的文化都是人类宝贵财富,每一次相遇都是心灵上的升华。我尝试将这些不同的元素融入我的表演中,让它们成为增添色彩,使我们的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她会牺牲掉自己的身份认同或失去对本土艺术形式的尊重。“虽然我愿意学习新东西,但这绝不是抛弃过去,而是一种持续进步的心态。” 徐玉兰解释道,“我总是想办法将新的经验转化为提升自身技能的手段,而不是改变自己所承载的小船方向。”
此外,在她的看来,每一次跨界合作都是一次新的挑战,是一次对于自我认知进行深度挖掘的机会。她相信,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每一步脚步,都像是站在山巅俯瞰大海,看似平静却又蕴含无限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于‘守护者’——守护着这份来自母亲河口岸边的小小花园,即便是在风雨交加的时候也不放弃它。”
综上所述,徐玉兰之所以能够在接触不同文化时保持对本土艺术形式忠诚,是因为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同时又不断寻求突破。她知道,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前行,只有勇敢迈出第一步,就能发现那份属于自己的光芒。而这个光芒,不仅照亮了她的道路,也照亮了那些渴望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戏曲世界的人们心中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