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声剧团越剧的起源之巅特色之冠

在那遥远的1944年9月,雪声剧团悄然诞生于上海九星大戏院的舞台上。它由袁雪芬带领的一群改革派艺术家共同创立,这些人都是她越剧革新过程中的忠实伙伴。该剧团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44年9月至1947年1月,在九星和明星大戏院举行演出。在这个时期,袁雪芬与范瑞娟并肩作战,徐天红、吴小楼、张桂凤等老生们,以及陆锦花、丁赛君的小生们,他们都曾在这里闪耀过光芒。而旦角阵容中,则有应菊芬、戚雅仙和张云霞等精英。剧务部则由编导南薇、韩义、吕仲、高成容及陈鹏组成,而幸熙负责舞美设计,刘如曾操刀音乐设计;郑传鉴则是技导一职,而萧章则担任舞台监督;宣传工作则交给了陈文珍(陈疏莲)来处理;而周宝财则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琴师。

这支队伍不仅勇于创新,而且坚持将戏曲作为社会现实的镜子,对待每一出戏都抱着改良的心态。在20个月内,他们呈现了27个不同的剧目,其中影响力颇大的包括《新梁祝哀史》、《绝代艳后》、《忠魂鹃血》、《梅花魂》、《梁红玉》、《洛神》以及《凄凉辽宫月》,尤其是《祥林嫂》的演出,它开启了一种将鲁迅作品搬上京韵舞台的先河,从而引起了进步文艺界和新闻界的大肆赞扬。甚至在周恩来先生到访上海时,他还特意观赏了他们表演的《凄凉辽宫月》,并对地下组织如何领导越剧及其他地方戏进行了重要指导。

然而,由于袁雪芬因病暂离,她所倡导的事业也随之暂停。这段历史虽然短暂,但留下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他们很快重新集结,并改组为“东山越艺社”继续追求艺术卓越。此后,该团又经历了两个更迭:第二次是在1948年的9至12月,在大上海电影院再次亮相;第三次是在1949年的1至3月,在九星大戏院结束它们活动。在这最后一个阶段里,有一些成员转投国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而另一些人继续探索新的艺术道路,最终使得雪声劇團成为历史上的一页。

总结来说,这支以袁雪芬为核心的人物集合体,以不断推动中国传统艺术向前发展著称,它不仅在当时社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遗产。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