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巧凤,越剧旦角艺术家,以小白玉梅为艺名。出生于上海,自幼随父白玉梅学习戏曲,被誉为“金嗓子”。1933年,其父领衔的男班在天海楼首次亮相,她客串《武家坡》,一举成名。随后与高月升合演《关王会》,深受欢迎。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期,绍兴文戏盛行时,她与多位同事合作,如屠杏花、李艳芳、竺素娥等女生演员,以及姚月明、张桂凤、徐天红等老生演员,在杭、嘉、湖三地频繁登台,并在宁波中山公园、大世界、新世界等地表演。她曾参加抗美援朝义演,并担任过青山越剧团副团长和振奋越剧团主要演员兼艺委会副主任。
1955年起,她成为上海市戏曲学校教师,1960年转调至上海越剧院学馆任主教老师。1976年退休后仍继续教授新设立的上海越剧院学馆和市戏曲学校的越剧班。她以其广泛的戏路和非凡的表演能力闻名,擅长诸如严兰贞(花衫)、李秀英(闺门旦)、陈三两(青衣)以及九斤姑娘(花旦)等角色。
她不仅唱功出众,还指导后辈,如王文娟和戚雅仙,也曾获得文化局奖励。此外,她培养了包括史济华、张国华在内的大批青年才俊,为中国传统戏曲留下了深刻印记。在她逝世前已是中国戲劇家協會會員,並曾任上海戲劇家協會理事。在2004年的农历甲申二月廿四日,小白玉梅带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与无尽荣耀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