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霄的越剧事业如同一座自建的城堡依靠的是他自己的筹资和坚持而营销则是他自己精心布局的花园那么在这个

金静徐标新折子戏专场:越剧明星自筹制作,打破传统等待演出模式

在上海越剧院的青年花旦金静和小生徐标新看来,等待剧团安排演出的日子已经过去。他们决定采取更主动的方式,通过自筹资金、自任制作人以及自己营销来推出一场《金静、徐标新折子戏专场》,这两晚在逸夫舞台上成功举行了。

当时,越剧院一团团长赵志刚率队前往美国进行海外表演时,金静和徐标新没有放弃这个机会,而是利用这个空档期策划并排练了这次专场。作为戚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金静凭借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技巧,让观众对她的期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外,这次专场还包括了多个名段,如《白蛇传·哭塔》、《庵堂认母》、《苏三起解》等,以及值得关注的一部作品——《祝福·天问》,该作品原先由1956年戚雅仙所演,但由于缺乏录像资料,使得观众对于此类经典作品了解不多。金静以戚派为基础,将袁(雪芬)派的表演艺术融合进去,以祥林嫂为主题进行展现。

而在徐标新的《李慧娘·救裴》中,他运用了高难度水袖技术和甩发技巧,为角色刻画增添了一份真实感。这一次,与往常不同的是,由于有着更多独立性的创作,他们选择了年轻导演王青担任这一特别之夜的导师。

总体来说,这次由金静与徐标共同主办的折子戏专场,不仅展示了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也为越剧界带来了新的活力。在这种创新精神下,一些曾经被束缚于传统模式内的小伙伴们也开始寻求自己的道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这样的例证,无疑会激励更多的人走出去,用实际行动改变自己的事业轨迹。

Similar Posts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