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越剧十姐妹绽放刘涛的编导之光

刘涛,作为上海越剧界的杰出编导人物,他的一生与这段历史紧密相连。1905年,他在浙江上虞百官镇出生,从商人家庭中走来,但他对戏曲艺术的热爱使他在40年代转向了编导工作。在那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刘涛凭借其卓绝的才华和坚韧不拔的人格,在上海越剧界留下了深刻印记。

1942年7月1日,他为我们带来了《黄金与美人》,该剧首次由尹桂芳、傅全香主演于老闸戏院,这场成功的演出成为了他的事业起点。而1944年9月18日,傅全香、徐玉兰再次搭档登台,同样是在美华戏院,他们共同奏响了一曲温暖而动人的乐章。

自1942年的秋天开始至1948年的冬天结束,刘涛曾在老闸、龙门、山西、同乐、天潼、新都、东海、乐中、大来等多个戏院,以及全香、丹桂、何小蝶等著名越剧团,为观众呈现了超过40部不同类型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每一部,都如同一幅精妙绝伦的情景画,让观众们仿佛置身其中,无论是《雨打梨花》、《苦雨洒愁花》、《贤妻良友》、《巧洞房》、《花朝春》、《荒》,还是《十三点》、《狐狸缘》,以及《鸾凤分影》、《拆开并头莲》、《蕉窗夜雨》,每一次表演都让人回味无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秦淮月》的筱丹桂与徐玉兰联袂上阵,《花月良缘》的小白玉梅与王桂英携手共舞,《花闺同辰》的姚素贞与毛佩卿并肩作战,而焦月娥和张茵则以《泣残红》的悲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的心灵。这些经典之作,不仅展示了刘涛对艺术形式创新能力,也彰显了他对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深厚理解。

然而,在那激荡澎湃的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即将到来的风暴也悄然降临。在1948年7月3日,当国泰戏院上演了由其编写并指导田野导演,由金月楼和玉牡丹主演的大型歌舞伎作品《情海潮》(后文称此作品为“情海潮”)之后,刘涛选择离开繁忙而喧嚣的上海城前往宁波定居。他成为宁波市越剧团及宁波天然舞台佩卿姐妹剧团最重要的地标性人物,一直到退休去世,将自己余生的光芒投射在这片土地上,为当地乃至全国范围内播撒着更多更广泛的情感丰富和文化价值丰盈的人文精神。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