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霞创立的张派艺术,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在社会中广受欢迎。她的师承源自袁雪芬,再加上方传芸的指导,使她从模仿到创新,融合了各种元素,最终脱颖而出。在建国后,她独立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包括《秦香莲》、《李翠英》、《春草》和《貂蝉》,这些作品展现了张派唱腔的精髓:曲调细腻婉转、情意浓郁;音色柔和甜润、韵味十足。
张派唱腔最显著的特点是大跳自如。张云霞在曲调组织中常用七度大跳,这一点尤为突出。她还擅长旋宫手法,以此来丰富曲调色彩,其中下四度旋宫使用最多,通常出现在下句最后一个字音前面,为行腔增添特色。
除了以上特点之外,顿断微妙也是她唱腔中的重要元素。在自然流畅的行腔中,她会巧妙地增加停顿,使曲调更加生动,让人回味无穷。此外,在润腔装饰方面,她善于运用轻柔的回滑音,有慢出渐收之感,强调音节起伏和字韵变化。
演唱时讲究音色造型也是张派的一大特色。根据人物年龄、个性及感情需求,她会调整自己声音,用高脆的声音表现活泼少女,用圆熟沉稳的声音表现中年妇女。这一处理方法使得每一段歌词都符合角色特征。
表演时,张云霞注重神态表达,不依赖夸张动作,而是追求细腻自然。她在《碧玉簪·洞房》的表演中体现了这一理念,每一个动作都是恰到好处,无论是抬头窥望还是脸部表情,都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同时,她也善于吸收前人的经验并进行创新。在《秦香莲》的部分里,她融入黄梅戏旋律;在现代剧《相思曲》里,则吸收绍剧元素,将两者结合成新鲜有力的音乐段落,如《石榴结子心连心》,这证明了她的勇于尝试与不断进步精神。
至今,一些青年旦角仍然学习着 张派艺术,如何赛飞等人,他们继承并发扬着这股艺术力量,为越剧文化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