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济华,上海乃出的一位男演员,以一级演员的身份广受瞩目。1940年1月,他在这座繁华都市诞生。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的一员,他致力于推动戏剧艺术的发展。在1954年,他入读了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演员训练班——后来改名为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并专精于小生这一角色类型。毕业后,史济华加入了上海越剧院实验剧团,一路跟随徐派的传统,最终转而学习范派的技艺。
他的艺术造诣深厚,不仅唱功卓绝,还擅长武术表演。在1960年的作品《十一郎》中,他以非凡的文武兼备赢得观众青睐,这部作品对解放后的上海越剧男女合演产生了重要影响。多家知名报刊,如《文汇报》、《新民晚报》和《上海戏剧》,都曾赞誉他的唱腔,为观众带来了从“别扭”到“可听”再到“鼓掌欢迎”的转变。此外,在《白水滩》的表演中,史济华展示了一流的翻腾打斗技巧,以及精湛的铜棍操控。
他与女主角卢成惠合作的一段独唱,由中国唱片社录制成历史性的首张男声合音碟。这张录音碟不仅标志着男女合音的一个新时代,也是解放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他在多部经典作品中担纲,如《祥林嫂》、《龙江颂》以及《桃李梅》,这些角色至今仍被人们所熟知并怀念。
除了文武小生的角色之外,史济华也擅长扮演丑角。他曾在《盗银壶》中饰演武丑,《色官审案》中的官丑,还有莎士比亚喜劇中的马伏里奥一角,其幽默夸张的手法让人忍俊不禁。他的代表作包括穆玉玑、贺老六、马伏里奥、赵唯一和郑则清等角色,其中贺老六更是在宽银幕电影版及电视影集中的亮眼表现。
此外,他还参与了电视艺术片如《秦淮烟云》(饰钱牧斋)以及电视连续剧如《济公智破无头案》(不同情节)、 《深夜大搜捕》(不同情节)。他在各个领域均取得显著成绩,被选为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并且多次当选为上海市文化工作会议代表。此外,他还获得过多项荣誉奖项,如青年会展优秀青年奖(1959年)、最佳男配角奖(1981年)、三新杯最佳配角奖以及白玉兰最佳主角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