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你不知道越剧演变历程的每个转折点吗从古代民间艺术到近现代正式艺术形式再到今日的繁荣与发展越剧有着

难道你不知道越剧演变历程的每个转折点吗?从小歌班到绍兴文戏,再到今日的繁荣与发展,越剧有着怎样的历史脉络呢?

一、古代民间艺术至近现代正式艺术形式

在那个由无文字记载的小歌班到绍兴文戏的演变过程中,越剧是没有固定文学剧本的路头戏(又称幕表戏),演出前由派场师傅向参加演出的艺人说戏。先说故事梗概,再说戏中全部人物,并根据行当要求,把每个角色落实到演员。

二、新越剧时期编导制

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绍兴文戲女班勃興,劇種改稱越劇。姚水娟、施銀花等對於表現進行改良,她們約請了文人、文明戲演員及男班藝人為其編導新戲,並引進了一些新的戲劇觀念和表現手法。在排練時裝戲,也用過立體布景和音響效果。当时较为著名的编导人员有樊篱、刘涛、胡知非等。

三、小型团体至大型团体的发展

1942年10月后,袁雪芬在大来剧场树起新越剧的旗帜,对女子越剧进行全面改革,以专业化指导影视行业的人才为主创人员,对于编导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这标志着新 越 剧时期编导制已经逐步形成。

四、新时代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

五六十年代上海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重视地方戏曲界人才培养,不仅提高了导演队伍水平,还给予了应有的地位。此期间上海舞台上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如《祥林嫂》、《国破山河在》、《秋海棠》等,这些都显示出当时导演艺术水平之高。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