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松年(1904~1983),是一位画师。早年曾用名刘善云、刘磊,号四明山樵。我出生于浙江省宁波,是一位自幼学画的艺术家。在1916年小学毕业后,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绘画技艺,然后随着父亲来到北平,投身戏剧界的画景工作中。
在1930年的春天,我迁徙至上海,在这里我花了两年的时间专注于古代绘画。随后,在1932年的秋天,我返回了家乡宁波,在那里的开明街上,为商业广告设计图案。此后的生活充满变数和挑战,但我的热爱之情始终未曾动摇。
1938年,当历史再次让我回到繁华的上海时,我先后成为大舞台和老闸大戏院的画师。在1944年的春暖花开之际,我加入了丹桂越剧团,从事舞台布景设计工作,而到了1947年,我又转投玉兰越剧团继续我的创作旅程。
1952年,那一年我踏上了属于自己的新的征程——少壮越剧团。当时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生巅峰期,但我的心灵仍然充满活力与激情。我在这里度过了余下的职业生涯,一直到退休为止。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将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化作精彩纷呈的一笔一划,更使我成为了越剧界的一代巨匠。
1962年的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当上海戏剧学院邀请我去传授绘画技艺时,那是我人生的又一次高潮。那时候的情形犹如梦境一般:当场挥毫泼墨,一只虎形象栩栩如生,它们似乎正要跳出纸面,展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生命力和张力。我所在的地方,全都是对艺术无尽赞叹的声音,这份荣耀,让我的内心深处泛起了一阵温暖而坚定的信念——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美”。
然而,即便如此成功的事迹并没有改变我本人的性格特点:厚道且不求名利,只愿以此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问世事,以此作为回报给这个世界。这种品质,使得同行们敬仰不已,对待他人总是以诚相待,无论是在风雨交加还是晴空万里,都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这,就是我 刘松年的故事,也是关于追求卓尔不群艺术品质与简单真挚人生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