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素娥,越剧小生,以全芬为别名,浙江嵊县人。1930年3月,她踏入女子科班群英舞台,与同事姚水娟、范月楼等共度学戏时光。在那里的指导老师包括越剧男演员竺焕全和姚毛头,以及绍剧丑角竺基焕教授武功。除了教导越剧之外,这所科班还教授京剧和绍剧技艺。她最初学习正旦角色,但后来也精通武生的一面。她的首次亮相便是《投军别窑》,这出戏让她在艺术界脱颖而出,并标志着她从正旦转变为小生的开始。
1932年3月毕业后,她与姚水娟一起加入了刘香贤领班的越新舞台。不久之后,她又与孙妙凤合作成立了素凤舞台,在金华、兰溪、温州、杭州等地巡演。她擅长的作品包括《红鬃烈马》、《武松与潘金莲》、《剖腹验花》,因其英俊的形象和扎实的功夫,被誉为“活武松”、“活吕布”,甚至被称作“越剧界的盖叫天”。
1937年5月,率领素凤舞台首次登陆上海,在老闸大戏院上演。当时局势紧张,因为“八一三”事件爆发,他们不得不返回乡间避难。但到了1938年2月,他们再次回到上海,与袁雪芬领导的四季春班联合在四马路小剧场表演,又与绍剧同春舞台合作在老闸大戏院上演。此外,还有王杏花合作于大来剧场。
当年的夏季,她第二次与姚水娟联手组建了越吟舞台,在天香戏院上演出了改编版《花木兰》、《冯小青》、《天雨花》、《卧薪尝胆》,这是她艺术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候,被誉为“越劇皇帝”。仅一年时间里,丽歌唱片公司就为她录制了五张唱片,其中包含《毛龙作吊》、《龙凤锁·借红灯》、《化缘认妻》、《严兰贞索夫》及《沉香扇·书房会》的经典曲目。
随后的岁月里,她继续携手邢竹琴首映汤笔花编排的新作《盘妻索妻》,并且多次搭档其他著名女主角,如王杏花、支兰芳等人,一起在平济、大洋等地方上的重要戲院进行表演。1946年3月18日,再度团聚于皇后大戏院,与姚水娟共同献艺;但是在7月份,当姚水娟决定退休时,竺素娥也选择跟随她的脚步退出公众视野。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不久,袁雪芬通过广播寻找她,并感激党对她的关怀。在此期间,她重新现身社会,并组织了一支民艺越劇團,並担任团长直至1953年的振奋社團。在50年代末期加入中国同盟并当选上海蓬莱区人民代表。此後調往上海越劇學院執教至1971年退休為止。她以善良著称,对待学生如家人一样,有很多优秀学生如王文娟、筱素娥、孟莉英及沈于蘭都曾受益於她的指導與幫助。最後,在1989年去世,其传奇一生終於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