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松年(1904~1983),是一名画师。我的曾用名是刘善云、刘磊,我号称四明山樵。我出生于浙江省宁波。这一切都始于1916年,当时我小学毕业后,从父母那里学起画来。随后,我跟随父亲去北平的戏剧界从事画景工作。在那片文化繁华之地,我深受启发。
1930年,我迁往上海,专心致力于古代绘画,这段经历持续了两年。1932年,我返回家乡,在宁波开明街为商业广告服务。这段经历让我对色彩和构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命运还是把我带回了上海。在这里,我先后在大舞台和老闸大戏院担任画师。1944年的某个春日里,我踏入丹桂越剧团,以笔触为越剧增添了一抹色彩。而到了1947年,我转投玉兰越剧团,继续在舞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1952年的岁月里,当少壮越剧团邀请我加入时,一切似乎都指向着一个新的开始。我将毕生的技艺与经验贡献给这个团队,不断提升自己,让我的作品更加精妙无比。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退休,也无法掩盖一颗热爱艺术的心。
1962年的某个清晨,当上海戏剧学院邀请我传授绘画技巧时,那份激动与自豪溢于言表。当场挥毫泼墨,生花烂漫间一只虎跃然纸上,它的形象仿佛活过来了,与观众产生了神秘而强烈的共鸣。那一刻,无数赞誉声如潮水般涌来,而我,却只是沉浸其中,用尽全身心去捕捉那些瞬间。
人们说得好,说的是我的品德,以及对本行不屈不挠的一腔热情。在这条路上,没有争名夺利,只有不断追求完美。我所走过的地方,每一步都留下了一份厚重的尊重,是同行们对我的认可,也是我内心深处最宝贵的情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