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十姐妹名单云华剧团的宝贵物品

云华剧团于1947年9月在上海国泰大戏院正式成立,首演剧目是《未婚妻》,这一天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盛大的节日一样。这个团体的成立,是由芳华剧团改组而成,以竺水招为首,她又名竺云华。我们有着一批优秀的演员,如吴小楼、周宝奎、焦月娥、张茵、贾灵凤和赵雅麟等人,他们的名字就如同闪耀的星辰,让人难以忘怀。而我们的剧务部,也基本上是“芳华”的人员,其中包括徐进、韩义和金风,这些都是我最信任的人。

1948年2月,我们迁往了龙门大戏院继续我们的表演之旅。在那里,我们呈现了许多精彩绝伦的剧目,比如《凤泊鸾漂》、《渔娘》、《夜上海》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我们艺术家的才華,也让观众们受益匪浅。

5月的时候,竺水招做出了一次令人惊讶的决定,她从旦角转型成为小生,与戚雅仙搭档合作,这无疑推动了越剧艺术的一次飞跃。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不断地尝试新事物,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享受。

随后,9月份,我们又搬到了恩派亚大戏院,在那里我们再次上演了一系列经典剧目,如《未婚妻》、《十字街头》、《白了少年头》、《屏开雀选》以及《林冲与鲁智深》,每一次舞台上的表现都让我感到骄傲。

然而,当时期也充满变数,在1949年的初期,竺水招、戚雅仙、吴小楼、高丽音等七位女艺人受到“十姐妹”联合义演启发,他们决定共同创立一个独立于老板控制之外的小型公司——七友公司。这标志着越剧界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变化,它为以后其他姐妹班提供了榜样,并且逐渐改变了整个行业的地图。

但就在这时,一些突发事件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当年的底,我离开香港前往海外,而我的同伴们则解散了原有的团队,但并没有放弃他们追求梦想的心愿。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些成员加入新成立的华东越劇实验團,而我则选择自香港返沪后,与商芳臣、筱水招和蒋鸿鳌等重组云华越劇團,并积极参与戏曲改革工作。我记得那段时间里,我们曾参与过一次为了捐献飞机大炮而举行的大型联合义演,那时候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耳。

1951年之后,我所在的小组不仅继续进行现代戏和历史戏的制作,还特别关注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现代话题性强烈的小说改编成现代戲,如《为了明天》及史诗巨作如《千军万马》的表达,以及对于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生的描绘,这一切都使得我的心灵得到洗礼,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自己作为一名艺术家要承担责任去传递信息给更多人的决心。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