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舞台探寻越剧创始人之谜

在那个夏天的嵊县上东华堂镇大王庙内,有一个名为大华舞台的地方。它是由毛裕璋先生牵头,1931年夏季开办的绍兴女子文戏科班。当时,这个班子里有24位学员,其中部分艺人来自“醒狮剧社”解散后。他们在这里学习了两年半的戏曲艺术。

这个班子的教书老师们都是绍剧出身的,他们分别是毛头老、竺基焕和王渭云。为了避免被误认为是一种低俗的表演,所以这所学校起初挂牌小徽班,先教学生学习徽戏和绍兴乱弹。开始的时候,他们会演一些简单的小品,如《盗仙草》、《小上坟》等。

竺基焕老师教授的一些绍兴乱弹剧目包括《双龙会》、《桃花山》、《宏碧缘》、《铁公鸡》、《拿高登》和《三雅园》,而王渭云老师则教授了一些京剧,如《别窑》、《武家坡》、《打樱桃》、《小放牛》的京剧版本,以及《打花鼓》的杂耍。

当学员们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后,就开始在当地的一个叫做“串红台”的庙台上表演。在四个月之后,这些学员就开始边表演边去不同的地方学习,如绍兴、奉化、镇海、宁波和舟山等地。

由于观众对绍兴乱弹和徽戏并不感冒,所以他们决定改演绍興文戲,并且编排了一系列新的剧目,比如《双合桃》,还有其他几部作品。这时候,冯梅卿担任头肩小生,王玉琴担任头肩花旦,而梁翠鹿则担当头肩老生。她们因为之前已经掌握了不少基础功底,所以能够轻松掌握这些新角色,一时间声誉鹊起。

到了1933年,由于所有学员都完成了他们的训练,大华舞台这个班级也就此散去。但是在这里,它培养出了许多著名越劇女伶,如尹桂芳、毛佩卿、冯梅卿、三林黛英(可能指林黛嫣)、王玉琴以及梁翠鹿等人。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