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松年(1904~1983),是一位画师。我的名字曾经有过几次变化,先是叫刘善云,再是刘磊,我还有一个号码四明山樵。我的家在浙江省宁波,那里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十六岁的时候,就读完了小学,然后开始跟随父亲学画。在父亲的带领下,我去了北平,那时候我还很小,所以去了一趟戏剧界,从事一些画景的工作。
1930年,我来到了上海,在那里我花了两年的时间专注于古代绘画。但不久之后,我又回到了家乡,在宁波开了一家店铺,负责创作商业广告。这段时期对我来说非常宝贵,因为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将艺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1938年,又一次回到上海,这一次我先后加入了大舞台和老闸大戏院,他们都需要一名专业的画师。那时候的工作对我来说既充满挑战又让人兴奋,因为每天都能看到不同的演出,每个场合都需要精心准备新的布景设计。
1944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一年我加入了丹桂越剧团,他们需要一位能够绘制高质量舞台背景的人物。两年后,我再次换岗,这次进入的是玉兰越剧团。在那里,我继续发挥自己的才华,为观众提供更加生动、精彩的视觉体验。
1952年的秋天,也是我的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新起点。当时少壮越剧团招聘人才,而我正好适应这个角色,所以就决定加入他们。我在这里度过了剩下的职业生涯直到退休。在这期间,无论是在技术上的学习还是实践中积累经验,都让我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一位越剧界画师之一。
1962年的春天,一份特别的邀请改变了我的生活。那时候,上海戏剧学院邀请了一些当时最优秀的人才来传授技艺,其中包括美术方面。而作为那群学生们上课学习的一个示范对象,当时的情形犹如梦幻一般:就在现场,用毛笔在纸上勾勒出了一只虎,它活灵活现,让所有围观的人赞叹不已。我一直是一个性格温和且热爱本职工作的人,从不追求虚荣或名利,因此深受同行们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