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乐清县新民、共合两个越剧团合并为越剧团,此举旨在汇聚力量,以更强大的阵容推动越剧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团体在1955年正式登记成为职业剧团,并改名为乐清市越剧团。在那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年代,它们以自己的方式,为人们带来了一丝文化的宁静与美好。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乐清市越剧团如同整个国家一样遭遇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为了适应新的政治环境,部分演员加入文艺宣传队,将他们精湛的艺术技巧应用于新的节目中。但是,他们的心中始终保留着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尊重。
1977年,当社会逐渐恢复稳定时,乐清市越剧团再次被重组。这一次,它们更加坚定地致力于探索与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1979年,他们凭借一系列优秀表演,如《双玉蝉》等,在上海、杭州等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迅速走红。
这个时期,那些具有才华的人物如张腊娇、小生王少楼崭露头角,他们不仅在舞台上展现出卓绝的实力,也赢得了观众的心。后来,又有许多其他杰出的演员如丁绿云、周雪芳、张金花、竹艳玲、裘莲英、林福娟和王新花相继加入他们行列。而导演方裕富、陆贞芳、高婉玲以及杨鹤鸣则是这段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他/她/她们用智慧和创意指引着每一个故事,让每一幕戏都变得生动而真实。
近几十年里,该剧团培养出了无数人才,如张妙玲、童红霞及李美凤等,这些新秀正是在老一辈人的悉心栽培下成长起来的人才。此外,该集体还拥有多部深受欢迎且风格各异的作品,如《莫问奴归处》、《野山菊》、《汉文皇后》、《沁公主》及《倾国佳人》,这些作品不仅立意深刻,而且能够吸引广泛观众,使其频繁获奖,其中,《洗马桥》的成就尤为显著,它荣获第七届中国戏曲节优秀演出奖,这无疑是该集体光荣事迹的一部分。
经过多年的努力,该集体足迹遍布全国乃至国际,比如1985年的冬天,他们首次进入北京,登上了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而2000年的11月,再次远赴香港,与世界范围内的情侣们分享他们独特的声音。不论是在报纸还是电视上,都有人撰文评价或报道这一盛事,同时浙江音像出版社也出版了磁带供大家聆听。在这个过程中,该集体已经成为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越劇團之一,被评选为浙江省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一级剧团,是当代我国戏曲界的一个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