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女拜寿越剧的时尚魅力如同古代诗词穿梭在现代影视中绽放出独特的艺术光芒

顾锡东1982年编写的这部越剧剧目,曾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立团剧目。198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后,即获得观众热烈反响和业界好评,被评为第五届“金鸡奖”最佳戏曲片。这部作品不仅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冲突激烈,迭起,引人入胜,其传达的中国传统道德精神、伦常孝道也通过镜头语言进行了更为集中的表达。

家本位思想与其母体中国传统社会制度密切联系,又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层土壤中,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制度成为个体得以沿袭的生存模式。“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齐家成为塑造人格美与规范社会秩序的核心纽带。儒家的仁学就是强调以亲子之爱为基础,进而再扩展为处理社会中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

外在物质空间与个体内在精神除了互为支撑,也互为拆解。在《五女拜寿》里,一方面外在物质空间愈发达,但个体内在精神却萎缩;另一方面,要想长久地维系个体成员关系,就必须要求双向度,而非单向度。三春和丫鬟翠云,在她们以及状元兄弟身上找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道德伦常,将这一切裂痕进行缝补。

戏曲电影《五女拜寿》的拍摄保留了原剧种基础,同时增加了电影化变化,如正反打镜头、面部表情特写和空镜头抒情等,都增加了故事戏剧性与可看性,使“听戏”转化为了“看戏”。虽然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期戏曲与电影疏离,但新世纪以来商业艺术都获得发展空间,有望重新唤醒戏曲潜在市场,或许通过语言等风格的情感链条来重现历史记忆及地方性的魅力,为越剧映画带来新的时代呼唤。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