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介绍PPT 呤哦调时期

在清朝咸丰年间,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落地唱书”曲调主要来源于当地民歌小调以及佛曲中的“宣卷调”。这些曲调随着艺人们的改造,逐渐形成了几种基本音阶,其中[四工合调]、[哀哀调]和[呤哦调]是当时最为人熟知的三大唱书音阶。

其中,[四工合调]流行于嵊县剡溪以北地区,其曲风纯朴简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由于其板式单一且演唱者可根据情绪变化灵活调整,因此非常受欢迎。该音阶以“四工合上尺”作为衬字进行演唱,所以得名。

另外,还有[哀哀调]又称作[一点红], 曲风较为舒展,也曾广泛传播。

而关于呤哦调则是最具代表性的曲式之一,它不仅流行时间长,而且形式也比较完整,对越剧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后来,由于吸收并融化了湖州曲艺中三跳等因素,该音阶被称为湖州乐,并根据其特有的帮腔和旋律定名为呤哦調。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声音还存在南北两派之间的差异。例如,“呤哦南調”又被称作喊風調或者开口調,其特点是旋律夸大,有时会使用三、五度的大跳进,以表现出粗犷有力的风格。而“呤哦北調”,则更偏向平稳,说唱性强,是易学易弹的一种声色。这两种不同地域的声音,不仅在板式上各有千秋,在表现力上也有所区别,从慢板到快板,再到哭腔、断工腔,每一种都体现了不同的戏剧情感和人物性格。

1906年,“落地唱书”的表演艺术正式搬上了舞台,与此同时,“小歌班”的成立标志着越剧开始走向专业化与成熟阶段。在这个时候,“小歌班”的音乐虽然仍然基于“呤哦調”,但已经比之前更加丰富多彩。除了表演形式从一人主唱变成了台上的主角与后台帮腔接龙外,更重要的是,它们引入了一些新的乐器,如竹制尺板和笃鼓,用它们敲击节奏产生"的'德'笃笃"的声音,这也成为越剧独特的声音之一。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