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温暖的春天,嵊州的唱书艺人如潮水般涌回家乡。他们带来了外面的世界和新的故事,让村子里的每一处角落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甘霖镇东王村的李世泉、李茂正兄弟更是成为聚集点,他们不仅讲述了外面唱书的趣事,还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想法——将“余姚鹦歌班”的表演形式融入到传统唱书中。
这一想法激发了周围人的热情,胡岑口、塘下村的高炳火、高金灿,以及黄郎地村的袁福生纷纷前来讨论这场戏剧变革。他们决定成立一个戏班,邀请倪生标担任师傅,并请俞柏松、高金灿加入队伍。此外,他们还商定剧目,小生要穿长衫,小旦要穿竹布衫裙,大面则穿长衫马褂,以解决演员不足的问题。
为了使这个新生的戏曲更具吸引力,他们仿绍兴大班,在晚饭前先演两只小戏《十件头》、《倪凤扇茶》,以此作为开胃菜。而夜间的大戏则是《双金花》,在香火堂前的稻桶垫底上搭建起了一块临时舞台。这场第一次正式演出,不仅有组织、有准备,还有专职打板击鼓和人声接调,一切都是为了让观众有一场难忘的经历。
1906年3月27日,这个由陆续返回家的唱书艺人们共同创造出的独特艺术形式,即便没有丝弦、无锣鼓,只听得鼓板击出“的的笃笃”声,也让人们惊叹不已。当时的人们称之为“小歌文书班”,后来又被简称为“小歌班”。直到1922年,它才真正脱胎换骨,被命名为绍兴文戏。
越剧诞生于这一刻,它是一种结合了民间音乐、小品以及京剧元素的小型戲曲。在那个时代,它虽然没有丝弦,但却拥有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情景描写,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它的一路走来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早期艺术家们如何不断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而迷人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