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叶剧团,一个以女子为主体的越剧传承者,其班名源于两位创办人——陶素莲和叶琴芳。成立于1941年3月,当时在上海南市石皮弄三余里31号开设,吸引了20余名学员入读。这些学员以“雅”字命名,如周雅云、郑雅飞等,以此展现其对古典艺术的尊崇与追求。
这所剧团拥有多位资深教习,其中包括陶素莲、叶琴芳以及林友生等,他们不仅教授文戏,还教授武功技巧给予学员全面的训练。金昌荣则负责指导学生抄写唱词和赋子,这一独特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员更好地掌握艺术基础。
学校规定三年坐科后出科,并要求半年内帮助师傅演出,这样的制度确保了学员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一旦完成培训,学生便开始串台演出,在德发戏院和沪东戏院等地上演。随着时间的推移,剧团不仅在上海地区活动,还扩展到了苏州、嘉兴、平湖、太仓及杭州、宁波和绍兴等城市。
尽管初期学员们还未完全掌握专业技能,但他们仍然得到了教书者的支持。在客师屠杏花、小白玉梅和吴小楼加入后,学员们受益匪浅,从而逐步学会了唱做念打,以及如何塑造角色。此外,由袁雪芬主导的大来剧场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也让陶叶剧团成为了越剧革新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经过数十部新作品的磨炼,最终该班级迎来了毕业仪式。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新秀如刘雅君、高雅仙、叶雅兰及赵雅麟脱颖而出,被誉为“袁派小花旦”。然而,不久之后,该班级解散,每个毕业生都分头搭建新的队伍继续前行。战争结束后,陶素莲与叶琴芳又一次重组并在嵊县苦竹村成立第二个陶叶剧团,以“素”字命名,为那些继承其衣缕的人提供了一片舞台。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越劇傳統文化的传承,也展示了女性艺术家的力量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