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传奇之声陶叶剧团

陶叶剧团,一个以女子越剧科班的名字,它的成立和发展,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1941年3月,随着二战的爆发,上海南市石皮弄三余里31号,一所特殊的地方成为了这段历史的一个起点。这里是陶素莲和叶琴芳两人合办的女子越剧科班,这两位女性艺术家不仅是教书人,更是演员,她们以自己的姓氏命名了这个小小的学府。

当时,他们开始招收学生,共有20多人,每个人的艺名都带有一丝雅致,如周雅云、郑雅飞等等。这群女生,不仅在唱腔上下功夫,还学习各种武功技巧,其中包括俞德佬教授的一套武艺。而教学中,他们还会学习一些古典戏曲,如《游庵认母》、《倪凤煽茶》等,这些都是传统越剧中的经典作品。

然而,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有些人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选择离开。在陶叶剧团,这样的规定很明确,如果想要退学,那么需要自行承担相应的费用。而对于那些努力学习并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来说,他们将得到更为宝贵的奖励——出师后可以帮助老师们演出半年,从而锻炼自己的表演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陶素莲和叶琴芳,以及其他几位老师一起指导他们,不仅教会她们如何唱做念打,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这些技能来塑造不同的角色。他们常常与学生们同台演出,让每个人都能从实际操作中吸取经验教训。

到了1943年,当袁雪芬推动“新越剧”的改革时,陶叶剧团便成为这一改革探索中的关键力量之一。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极具创新的时期,对于这些即将毕业的大师生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心灵洗礼。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共同制作了许多新戏,比如《人海飘航》、《王昭君》,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最终在改革中成长为真正的小有成就者。

然而,就像一切美好的事情一样,最终还是要结束。在1945年的某个时候,当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这批曾经一同奋斗过的人们各自散去,而那所熟悉的地方,也迎来了新的变化。但记住,在那个地方,一段特别的人物关系、艺术探索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都留存在心间,就像那座老旧建筑里的风景一般永远不会消逝。而当我们回望过去,只觉得那是一场奇妙又令人怀念的大梦,我们不禁想象,如果再给一次机会,那些年轻的心灵是否又会聚集在一起,为一个新的梦想投入全部热情?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