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虎风越剧团与月峰越剧团因遭遇战乱而流离失所,在舟山六横岛上演出。幸运的是,他们被87军第5团和第6团收纳,并最终合并成虎风越剧团。在1950年的春天,随着军队的撤退,剧团来到了台北夏都丽戏院。然而,由于行头丢失,他们不得不穿长衫裤上台,并且用国语演出,这让他们的首次台湾演出以失败告终。
不过,这并不打消她们的热情。他们决定要让越剧在台湾扎根,因此精心修订了戏本、设计新服饰和舞美,并增加了灯光效果。在新的版本中,《卧薪尝胆》再次在永安大戏院上演,连续十多天无一空座,从此越剧开始在台有了一席之地。
之后,剧团继续为驻军和群众演出,但由于归属于军队,她们的行动受到限制,也感到身心不适。此后,她们提出了脱离军队回到民间的要求,最终在1952年实现了这一目标,“虎凤越剧团”宣告结束。
该團的一些主要成员包括吴燕丽、张丽云、魏水云等小旦,以及李琴飞、葛少华等小生。此外,还有刘宝宝、小丑喇叭花以及俞兰芳等老生。她们常表演传统戏,如《珍珠塔》、《龙凤锁》、《二度梅》等,同时也尝试创作新作品,如《黄金梦》、《铜雀台》等,以吸引观众。
为了增强影响力,该劇團还聘请著名票友叶云珍加入。除了传统戏,她們还进行了一些艺术上的变革,比如采用电影倒叙和插叙的手法,使得观众感受更加丰富。此外,他们还通过三对旦生共演同一场景,让观众能够欣赏到不同角色的表演,使得每场都爆满人潮。
吴燕丽是该團的一位重要“台柱”,她以其创新精神,在自编自导自 演的新戲《红娘》中,将红娘角色活化。她与李琴飞合作扮演张生与莺莺,而喇叭花则饰琴童。这部戲获得巨大的成功,不仅赢得了来自内陆地区的人气,也争取到了本地观众的心。这使得越劇站稳脚跟,並逐渐成为台灣文化的一部分。但随着时间推移,当代人员减少,加上缺乏新血液,使得这段传奇故事最终只能停留在历史的一页,最终解散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