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读到施家岙女子科班的故事时,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座位于绍兴的女子文戏(越剧)科班,在1923年的5月,由在上海经商的嵊县人王金水先生出资,男班艺人金荣水老师担任教师开办。这个时候,这个首次举办的女子文戏科班虽然提供了供膳宿、毕业后发给金戒指、旗袍、皮鞋等优惠条件来吸引应召者,但由于社会对女演员存在很多偏见和限制,最终只招募到了11至14岁女孩20余名。
为了确保学员能够掌握专业技能,规定他们必须学习三年,并且帮师一年期间不得离队。教书团队由两位经验丰富的男班艺人组成:一位是任阿求老师,一位则是主持教学的大师金荣水先生。他们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分角色分抄单片来教授学生,而这些单片包括了《拣茶叶》、《绣荷包》、《卖夏布》等小戏,以及大戏《双珠凤》。
经过三个月的苦练,这些女学员终于迎来了她们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机会。在“串红台”这块地方,他们首次亮相,以《双珠凤》作为首秀。该剧由施银花饰霍定金、屠杏花饰文必正、马秋霞饰丫环秋华以及俞菊英饰倪卖婆等角色的不同女性扮演。此外,他们还学习了其他多部作品,如《四香缘》、《龙凤锁》、《玉连环》,以及《养媳妇归娘家》,以此来增强自己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素养。
年底时,王金水与金荣水带领全体学员前往上海,以“绍兴髦儿戏”这一名字在升平歌舞台上展现 themselves。尽管刚开始上舞台的时候,他们还无法与鼎盛时期的男生们抗衡,只能进行几场表演,然后转移到小茶楼继续表演。但为了提高自身水平并改变这种局面,他们请来了京城的一些高手,比如王和千老师,他专门教导武术技巧。
然而,即使如此努力支持几个月之后,全体成员还是回到了嵊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该团队流动于嘉兴、绍兴、余姚、三林等地进行表演。当时,由于社会对于女性参与剧场活动有着严格禁止的声音,因此她们遭受了无数次官府禁止及拘捕,最终导致生计艰难且不断亏本。不幸的是,在1925年,全体成员将所有权转让给了崇仁人的裘光贤先生。这段历史虽然充满挑战,但也为后来的越剧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对那些勇敢追求艺术梦想的人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