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越剧团西域红丝绒的越剧之光

兵团越剧团的前身是浙江省宁波市越剧二团,成立于1957年。该团由民间职业剧团“五一”剧团改制而来。在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支持下,该队在1959年9月被调往新疆,并正式成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越剧团。这支艺术集体由著名的演员筱云飞担任首席小生,陈步一则担任指导员。副团长分别是筱佩卿和汪笑天,而全体演职人员共计85人。

他们从上海出发,经过艰难跋涉,最终抵达了遥远的新疆尾亚车站。在等待转车期间,他们不仅展现了自己的专业水准,还赢得了当地观众的心。他们表演了一系列经典戏曲,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西厢记》以及《红楼梦》,这些作品以其精美的服饰和细腻的情感深受欢迎。

该队在新疆期间,不畏风寒,不怕酷暑,为生产建设兵团各农牧场进行慰问演出。此外,他们还在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喀什等地为各族群众展示了他们的才华。这个有着完整行当的人马,其中包括潘瑞莲(花旦)、潘月楼(旦)、梁天红(旦)等多位优秀女伶,以及俞生凤(生)、潘少楼(生)、魏月萍(小生)等男伶。

编剧樊篱、导演范志祥及舞美设计邬长贵共同打造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红楼梦》、《杨立贝》、《云中落绣鞋》、《阮八姐》、《碧玉簪》、《半把剪刀》、《盘夫索夫》以及《團圆之后》,这些作品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外,该队还排练并公映了一部根据维吾尔族民间故事改编的小说——《王子与公主》,这部作品深受媒体好评,被认为是将越剧艺术推向新的高度,将民族文化融入到传统戏曲中。

为了培养后来的青年艺人,该队设立三批学员班级:第一批“艳”字辈学员、二批“鸣”字辈学员、三批未能完成学习者则于1965年下放至农一师工作,后来又更名为农一师越劇團。最终,在1969年的3月15日,这支传奇之作宣告结束,一些成员留在原地,而大部分艺人们回到江浙地区继续追寻自己的戏曲梦想。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