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冬晴的艺术道路始于12岁,她被老师挑选出成为文艺积极分子,尽管当时她对越剧一无所知,连她的父母都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演。妈妈只是指了指电视说:“看,这就是唱戏的样子。”于是,郑冬晴去了省级艺术学校学习戏曲。
刚进入学校时,每个人都要表演一段歌曲,但郑冬晴只会唱儿童歌曲,所以她选择了一首欢快的歌曲。当时40个同学中有40人哭了,因为老师要求非常严格,小生组哭得最厉害,因为他们的老师是男性,对待学生更为严格。很多人在课后开始打包准备回家。但郑冬晴没有觉得特别苦,她只是这样唱下去。她唯一一次哭泣是在练功的时候折断手指,用绷带缠住,想到这个就忍不住落泪。
经过五年的学习和训练,在18岁时,郑冬晴被分配到杭州越剧团,从此成为了一名职业越剧演员。一个职业越剧演员除了参加表演,还要在练习室里不断排练,不断提升声情并茂和情感展现。在采访中,她解释说,与单纯的唱歌相比,越剧还有很大的舞台表现元素。在老师们训练下,他们必须大声地喊“爸爸”、“妈妈”,尽可能地抒发情感。而每次排练,每一次重复,都会有不同的体验。
《白蛇传》是她常用的角色之一,她特意穿上了用来表演戏服和水袖,并且在转弯的时候已经眼角泛红。她经常跟随团队去乡村巡回演出,最常去的是温岭,那里的观众热爱听戏。舞台通常搭建在庙会旁边的小镇上,那里的人群四处都是,而她们这样的演员,即使带着妆容也会引起围观。5天9场连续的高强度排行密集度,使得团队成员不得不吃饭就在庙里,当地居民也会送一些食物过来作为支援。
尽管接近90后的女孩也有自己的音乐喜好,那与她的专业毫无关系,只是喜欢流行音乐的一些明星。那时候,她还经常去KTV点那些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有人甚至认为像她这样的越剧 演员应该只专注于学术上的东西,而不是尝试其他类型的声音。但也有的人,无论是在游泳池还是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兰花指的手势,就像它们成了第二自然一样。
对于未来,一直没有深思过自己是否想要走向主角位置,因为她觉得那是四十岁以后的事情。而距离四十岁还有很长时间呢,也许她还需要多次扮演《白蛇传》的角色,但是每一次,都能让眼角泛起泪光。这一切,让人们相信,无论年龄如何,只要心中的火焰依然燃烧,即便是百年之后,也仍旧能够发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