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越剧哥开课授徒受热捧难道不应该制作越剧海报素材来宣传这门课程吗

提及80后教师冯磊,江苏大学几乎无人不晓。这位在大学生中矢志推广传统戏曲文化的年轻教师,从最初的不被人理解,到成为校园颇有名气的“越剧哥”,走过不同寻常的四年。满腔热情唱越剧出生在山城重庆的冯磊,小的时候只是在电视节目中接触过戏曲。本科在四川大学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他,和表演系的同学住在一栋宿舍,逐渐走进戏剧的世界。2005年来到江苏大学工作时,冯磊对戏曲的认知和表演水平与同龄人已经不再相同。由于川渝方言和吴越方言发音有近似之处,他决定利用这种语言优势,将自己的热情唱起了越剧,并学尹派小生。

一次偶然机会,他认识了江苏大学2004级学生票友周锐。周锐从小受爷爷影响,对京剧很感兴趣,并曾荣获第六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青年组一等奖。但是,与周锐相比,有着更多愿意学习的人才是冯磊追求。在他看来,只要能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欣赏、甚至参与到传统艺术中去,这份努力就没有白费。

面对许多年轻人的冷漠或好奇目光,当他拿着戏曲道具走在校园里时,冯磊并未放弃。他意识到,要想改变这一切,就必须先改变自己。他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在那里完成了硕士论文《中国戏曲德育功能研究》,并且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为开设《戏曲鉴赏》选修课打下坚实基础。

2010年的底部,《高校》的通过,让他的梦想更近一步。为了吸引更多学生上课,他不断观摩南京各大演出,与专业演员交流,最终找到了合适的小生形象老师——盛丞,而这位老师正是江苏京剧院的一名青年小生。

现在,《戲劇鉴賞》選修課已經成為江蘇大學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並且由三位教授共同授課。而這一切,都始於那場2010年的文藝晚會,那時候,在舞台上與王彰合作主演越劇《十八相送》,收穫了學生的熱烈掌聲。此後,每當有機會,即使是一個傳統節日或者畢業典禮,也總能見到他的身影,用不同的角色來展現戲劇魅力。

今年,是江蘇大學創立110周年,這一年間,由於他的努力,更多師弟妹對戲劇產生興趣,而一些學院也開始邀請他參加活動。此外,一些「傳統文化節」、「畢業晚會」等活動也請他去參與表演,以此來弘揚國粹文化。他們中的曹冬、鮑鈺等幾個「徒弟」,隨著時間緩慢地,但確實地提升著他們自己的唱功能力。

對於這一切成果,以及那些對戲曲感興趣的心理師弟妹所給予支持與鼓勵,冯磊感到非常高興。他說:“我並不是一個真正懂得怎麼做戲的人,我只是一個用心推廣中國傳統藝術的人。”因此,即便是在舞台上的專業歌者們都以他們專業而自豪,而在講台上,我們則以我們用心傳承而自豪。我們每個人都是為了讓這些古老又美麗的事物活下去。”

所以,不論是在舞台上還是在教室裡,每個人都無法忽視那種深厚的情感力量,它使得我們能夠通過時代風潮汲取生命之水,並將其轉化為精神財富,使我們終身受益。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对于传承国粹贡献一样珍贵,我们很幸运。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