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演员何英现做主沪苏浙闽12团合力献32台精彩剧目35场盛宴等你来2015上海越剧嘉年华

昨晚,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的新编历史剧《烟雨青瓷》在上海越剧院的逸夫舞台上落幕,这标志着2015年上海越剧嘉年华的启动。为了庆祝上海越剧院60周年纪念,沪苏浙闽12个剧团共同参与了这次盛会,他们带来了32台精彩绝伦的戏目和35场令人瞩目的演出。这不仅是对上海“戏码头”地位的一次再确认,也是国有院团与民营演出公司合作,以较低成本实现大规模市场活动的一个典范。

《牡丹亭》、《孔雀东南飞》、《玉蜻蜓》、《春琴传》等经典作品,以及其他多部优秀戏曲作品,在嘉年华期间相继亮相,吸引了众多戏迷前来观看。但业内人士对于市场能够在短时间内消化如此大量同类型票房持有保留态度。面对这一担忧,嘉年华策划人许霈霖表示:“我们需要通过大规模演出来‘倒逼’市场,让其扩展容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出现预期中的票房竞争,而是形成了一种规模效应。”

作为中国最古老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之一,越剧自有成立之日起便在上海展开了辉煌历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十几个越剧团齐聚一堂,对于当时来说是一场盛宴。此刻,由于不断减少演出的频率和数量,这样的盛况似乎已经成为往事如烟。不过,不少专业人士认为,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表演、磨练艺人的技艺以及培养观众群体,那么这种美妙的艺术才能继续流传下去。

此前,上海越剧院曾举办过一次以自身11台大戏为主打力的嘉年华,并获得了良好的反响今年则进一步推出了20场驻场表演版块《甄嬛》,也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在许霈霖看来,此次成功举办证明了上海作为“戏码头”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提升了各项商业活动报价能力。

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主任陈镜高认为,无论是公益还是商业性质,都需通过高质量内容吸引观众并保持其忠诚。而对于那些长期未能进入这个繁忙都市舞台上的队伍而言,如诸暨、余姚等近十年的默然,则利用此机会重新排练节目并制作新的服装,以期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崭露头角。

尽管整体运营成本可能高昂,但由票房收入分成制定的方式有效降低了风险。这样不仅促使各方更加积极投入创作,而且还鼓励选择具有潜力和广泛受欢迎性的作品和角色。此外,该模式还允许每个参与者根据自身定位挑选合适的项目,从而确保每个人都能从中获益最大化。

福建芳华越剧团团长黄国庆表示,全队从福建到达上海所需费用达到6-7万元人民币,即便没有固定的保证金,他仍然决定增加一些额外表演,因为销售状况非常理想。他解释说,“这是市场力量,是艺术魅力的表现,我们愿意为真正精彩绝伦的舞台产品付费。”

郑文东副团长指出,这种共享利益、共同承担风险的心态激发了各方积极参与进去。陈镜霞主任则认为,如果一个地区或单位真心实力派生某些杰作,那么所有相关方都将从中受益匪浅。而随着社区文化中心与学校及其他地方进行更多互动交流,一些公益性的表演活动也逐渐成为常态,为整个社会增添了一份温馨与活力。

未来,或许有一天,当人们回望这些历史时刻,将发现这些努力无疑让中国更接近实现其丰富多样性的文化遗产。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