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新昌县文化馆将回乡越剧艺人组成姊妹班,馆长吕家振委托新昌中学教师林丁为艺术指导,为她们排演了一系列符合时代精神的新越剧作品,如《信陵公子》、《玉面狼》等。这些戏曲作品不仅在当地受到了好评,还获奖后被命名为“新昌越剧实验剧团”,林丁担任团长兼编导,这一合作模式成为文化人与旧艺人的典范。
在此期间,演员黄香娟、叶笑笑凭借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特别是他们改编的《何文秀》、《梁祝》、《杨乃武与小白菜》,尤其是《杨乃武》的版本因受到前省长周建人的赞赏而有机会在杭州公演。这一时期,新昌越剧团展现出了蓬勃朝气和快速进步的特点。
然而,在1959年,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新昌地区对戏曲艺术进行了调整,一些戏曲团体被重新组建或解散。1962年,当地再次重建了越剧团,此时以戏校学生为主体的人才集结于此,他们虽然年龄较小,但充满活力并且发展迅速。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该团队推出了许多新的故事和角色,如《谢瑶环》、《双阳公主》、《王昭君》,并培养了一批新的青年艺术家,如蒋雪芹、陈明明、罗水娟。
不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个拥有如此潜力的戏曲团体也遭遇了解散。但1977年的恢复令这个梦想得以重生,并招回了青年演员蒋雪芹等人才。此后,又通过招募高中女生如王玲君、吴秋芹、陈秀英等来提升整个团队的素质。而1979年的成功之作《钗头凤》在会演中获奖,并获得上海市艺术研究所特别邀请赴上海公 演,其影响力甚至引起全市各大剧院注意,并召开座谈会,以形容其非凡表现,即使是在偏远的地方,也能飞出金凰。但最终,这份荣耀未能持续,因为不久之后,该團體再次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