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舞台揭秘越剧的源流与独特魅力

我在1939年初与周鸿升一起创办了一个小歌班,后来我们称之为“串红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断壮大阵容,并于1940年带着两个船只前往浙江地区,定期在嘉兴、嘉善、南浔、菱湖、平望和盛泽等水路码头的戏馆和庙台进行演出。偶尔,我们也会到杭州的振兴国货商场戏院等地进行表演。为了适应当地观众的喜好,我们采用男女混演,并且还兼顾京剧,以武戏见长。我们常常上演的一些剧目包括《红鬃烈马》、《文武香球》、《剖肚验花》、《沉香扇》、《血手印》、《贩马记》、《二度梅》、《巾帼英雄》以及《红流镜》,总共有近百部作品。

当时,我所在的小生团队中,有一位名叫吴素芳的小生,她只有11岁就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她师从了一枝梅,这位伶人功底扎实,既能唱又能打,在杭州、嘉兴和湖州一带都被誉为“金刚钻”小生,那时候她非常受欢迎。在1942年,一枝梅不幸遇害后,由于我的努力,我得到了晋升成为头肩小生的机会。而其他一些著名的角色还有周艳琴、梁素琴、高艳琴和薛莺,以及老生的周玲芳和蒋鸿鳌,武生的朱顺庆,小丑筱世昌和王鸿英,大面王鸿芳,以及老旦王鸿姣等。

到了1945年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春风舞台”经历了多次分合,最终出现了两支不同的班子——老春风和新春风。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人员发生了变化,大部分男演员离开,而我们最终决定转变成一个由女子组成的越剧团。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们再次调整策略,将自己改造成友好姐妹越剧团。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