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式仁:越剧舞美设计之宗师
宁波小百花越剧团孟丽君全剧的舞美设计,深受南式仁先生的影响。南式仁(1915-1978),浙江乐清人,以其卓越的民间雕塑和彩绘技艺,为中国传统戏曲舞台艺术增添了璀璨夺目的色彩。
自幼丧父,仅读过小学一年,但未能阻挡他对艺术的热爱。他从14岁开始在叔父那里学艺,16岁便外出谋生,在温州等地从事玻璃、妆奁、花伞绘画、祠堂、庙宇彩绘及纸扎、彩灯装点实业。经过25年的努力,他成为一名著名的民间雕塑与彩绘专家。
1955年,经浙江省文化局推荐,他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浙江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研究组学习,并专攻雕塑。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同行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1956年夏,他调入浙江越剧团任舞美设计工作,这标志着他迈向专业戏曲舞台艺术领域的一大步。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无论是古装戏中的宫闱轩宇还是现代戏中的山田水屋,都充满了他的创意和才华。他不仅精通布景设计,还擅长舞台脸谱、古人服饰、兵器造型和民俗图案,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他的深厚功力。
除了职业工作之外,南式仁先生还喜欢业余创作泥塑作品,如《武松·打虎》、《武松·鸳鸯楼》、《武松·飞云浦》以及《盖叫天武松艺术形象》,这些作品后来被收入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浙江民间艺术》等书籍中,是对他个人成就的一个见证。
1958年底,当时尚未有广泛应用于戏曲表演中的天幕投影幻灯技术,对此他感到好奇,便接受了试用这个新技术探索任务,与团内灯光组合作,不断测试,最终成功将变形格上的画面投射到大屏幕上。这项技术最终被全国100多个剧团所采用,为提高舞台上景物造型效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南式仁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舞美设计师,更是一位勇于创新者,用他的无限热情和坚持不懈推动了一种新的表演形式,让我们为他的贡献致以最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