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连演四场、场场爆满,成为去年国际艺术节期间演出场次最多、上座率最高的原创剧目之后,今年《甄嬛》的下本继续被艺术节相中,并续写票房火爆的盛况。包括2场上本在内的6场演出超过5500张戏票已经仅余一百多张。明天下午,剧组还将在静安嘉里广场举办“遇见《甄嬛》”市民活动,在为本月中旬的首演造势的同时,也为明年《甄嬛》在逸夫舞台的“驻场”演出预热。
票房一路火爆越剧《甄嬛》改编自小说《后宫·甄嬛传》。上本由上海越剧院最年轻一代青年演员群体担纲,下本则推出“示范传承版”,由王志萍、钱惠丽、黄慧、陈颖等中生代越剧明星领衔出演。上本以群戏为主,表现少女初入宫廷遭遇的第一次纯美爱情与人生磨难,因此由靓丽照人的年轻演员担纲,既发挥青春优势,又通过难得的原创大戏磨练新生代;而下本中,角色渐从青涩走向成熟,戏剧冲突剧烈,更注重人物心理的深层刻画,表演难度较上本陡然提高,因此由中生代演员先做“示范创作”。
据介绍这也是上海越劇院建院60年來推出的首部連台本戲。去年,由青年 演員担纲 的 《甄嬛》(上 本) 在藝術節 上票房 一路飘红 ,場場爆滿,而後 在城市劇院 等劇場 的 演 出 也 同樣 票房 火爆。而今年,不論是 《甄嬛》( 下 本) 还是其他各地作品,它们都已应接不暇。
市场导向为先不得不承认,是这样的红火现象有没有普遍意义呢?沪上资深戲曲经纪人许霈霖认为,这个成功证明了贴近观众的情怀依然可以赢得观众,这就是它的一种普遍意义。在温州举办的一些中国越劇節,如今也出现了类似的题材,以市场为导向并且获得良好反响的情况。但許霹霜也坦言,“现在很多創作和老百姓沒有關係,有很大的距離,所以老百姓會不會進來看戲。”
对此,一些资深艺人和评论家表示,对于目前这个局面来讲,即便是一部票房火爆如同越劇《甄嬵》的作品,其實仍旧難以真正產生市場上的影響力,這主要因為當前市場環境對於不同類型藝術品質要求高,但同時對於其經濟效益也有更高標準要求。
对于未来是否会产生示范效应,让更多院团改变制作方向或是提升自身实力进行市场化运营,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奖项系统对于各种类型表彰标准差异巨大,使得即便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大型公益项目也可能无法获得与之匹配的大奖。而另一方面,无论如何,一部成功商业化作品能否带动整个行业转变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政策支持、社会意识形态变化以及媒体宣传策略等等。此外,还需要考虑到那些专业领域内专家的意见,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实际操作上的建议,比如更加注重文化教育价值或者内容创新等。
总之,如果要让一个单一项目像超级英雄一样影响整个行业,那么至少需要这样一个环境:能够确保无论是在文化价值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能得到充分肯定和支持。这意味着这种影响力并不仅仅来自于某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步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想要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们就必须不断探索新的路径,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不断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这其中当然包含了很多挑战,但是正因为如此,这样的尝试才具有持续性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