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的氛围中,越剧尹派《桃花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和历史的沉浮。该剧由吕仲编剧,并于1948年由尹太先生首次演出,在上海的舞台上回响。这部戏曲不仅改编自原著,更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它通过追念这一主要唱段,讲述了侯朝宗凝视香君遗像,怀念往昔情深时光的心境变化,以及无尽的感慨。在1978年,由连波老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改,使得这部作品更加完美。
在故事中,我们看到马士英、阮大铖等人试图立福王为帝,而史可法则坚决反对他们。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成功监国并封赏迎驾之臣。马士英因功被提升为首辅,而四镇武臣则晋封侯爵,阮大铖、杨文聪也各自获得官职。而史可法虽然入阁,但被派遣去督师江北。
史可法并不介意外调,他欢迎得到实际操兵备战权。他召集四镇武臣共同商讨防御清军的大计,但四镇却因为内部斗争而无法听从指挥。在这个时候,侯方域作为参谋军事提出了高杰移防黄河一计,这既能解当前危机,又能保障将来。他同意后,让侯方域随营监军,并称便返回乡里。当侯公子北赴河防时,清军已经进入关内,将起义军击退,并占领了北京。不久后福王在南京登基,更改年号为弘光。
与此同时,在香君身边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她拒绝了田仰逼迫她改嫁的情况,用生命守护着她的楼台,最终用头撞地血溅于侯公子所赠的桃花扇上。一位名叫杨文聪的人偶然发现这份血迹,就用笔添枝加叶,使其变成折枝桃花。这幅画触动了香君,她心系远方的侯郎,一切愁苦都凝聚于那只桃花扇上。
当时国破家亡,大明帝国陷入混乱,无论是昏王或奸臣们,都没有停止享乐,只顾歌舞升平,不思国家耻辱。弘光帝厌烦宫中的戏子,便开始征召民间歌姬舞女,其中包括香君。此举激发了马、阮二人的野心,他们借此机会强迫香君唱曲助兴。但当她们见面时,香君在酒宴上借题发言:“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马士英怒极,将她丢进雪中,而阮大铖甚至踢她。但杨文聪劝解拉开两人之间。两天后,当弘光亲自选角的时候,香君被选做正旦,从此陷入深宫,却也免去了那些人的暗算。
随着时间推移,当年的英雄们纷纷走向末路。而苏昆生找到侯方域,他们一起回到南京。在那里,他们找到了曾经住过的地方,但已成为空屋,因为这里现在是画院,有画师蓝瑛居住。一问才知香君早已被选入宫廷,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就在这个时候,他手持当年的定情之物——桃花扇,看着旧房,看着旧景,如梦重醒。
随即清兵攻占扬州,那里的暴行持续十日。这一期间南京城更是混乱不堪,当皇帝逃往芜湖,被俘献给清兵;而马士英和阮大铖携带姬妾财物逃离,最终遭受乱兵抄掠杀戮。最后二人都死去:马士英遭雷电击毙于台州山中,而阮大铖跌死仙霞岭边缘。而杨文聪信任苏松巡抚要前往任所,但听到皇帝和宰相都逃跑了,便换下布衣回到媚 香楼。
这时皇城再度陷入混乱,上百人群体涌出宫门,与媚 香楼相遇的是杨文聪和苏昆生,他让她跟随师傅寻访老朋友,然后自己回贵阳去了。(前面忘记交代李贞丽的情况:由于不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她冒名替代香君出嫁)
接着两个女子沿东南山路旅行至栖霞山葆真庵,在那儿留宿几夜。那庵主正是卞玉京。当夜晚两个人避难至采真观,也就是采真寺的一部分,那里成为他们隐秘生活的一个地方长达多年直到乙酉年7月15日,当张薇道人为明思宗修斋追荐之际,他们再次相遇并拿出了那只破碎的心灵象征——桃花扇诉说前尘往事。在道场旁,一位老者看穿他们的情意,用手撕碎那个象征爱情与牺牲的小玩意,说:“我这里安静,我不能容忍痴男娃儿嬉戏。”他质疑他们为什么还执迷不悟,对这样一个世界来说,这点爱恋又如何重要?
他的话语如同晴天霹雳,让他们感到羞愧与悔恨。当即告别道场返回故土,每个人的命运仿佛重复起伏,以一种悲凉而又充满哲理方式结束。此剧以其独到的艺术形式探索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以及对于历史意义上的共鸣,是中国戏曲史上的唯一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剧,以文学形式记录下来的《史记》,具有深远影响力。此外,此剧若能继续改编以适应越剧风格,或许会是一个值得期待且富有吸引力的选择,为观众提供新的审视角度去理解人物性格与历史背景,同时保持传统艺术精髓不失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