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表演描述戚雅仙的流派魅力

戚雅仙的艺术之路始于15岁时入陶叶剧团科班,随后在大来剧场与袁雪芬共台,她被誉为“袁派小花旦”。1947年加入玉兰剧团,与徐玉兰合作,以《香笺泪》首演并以悲情著称。1950年成立合作越剧团,她不仅继承了“袁派”的唱腔,更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音调和润腔唱法,从而创立了“戚派”。

戚雅仙的唱腔深沉含蓄,虽音域不宽却能发挥中低音区的魅力,使其呈现出鲜明特色。“戚派”简洁不繁,但通过巧妙运用乐曲,使其丰富多彩。邓颖超赞誉她:“简而动听,又美”,她的唱腔既擅长悲剧,也能展现欢快与明朗。

她的甩腔也具有独特风格,在最后三字采用特征音调和润腔,为传统老戏增添新色彩,如《婚姻曲》中的加花扩展、“掉”字拖腔回旋。她善于在平稳旋律中引入下行小六度或六度下滑,以强化语调、渲染情绪,如《血手印》的[尺调腢·慢清板]段落。

周雅琴、朱祝芬等人都是戚派传人的代表,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戚雅仙创立的艺术流派,将其推向更高层次。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