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县越剧团,自1957年成立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越剧界树立了自己的地位。该团由两支越剧团——联艺、联新合并而成,其演员阵容强大,有着王玉英、邱桂芳、程妙英等一批杰出的演员。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团一度解体,但1970年又重新组建为文宣队,并在1978年正式恢复名誉,成为海宁市的一份子。
该团始终坚持着“出人、出戏”的原则,从1979年开始创作了一系列自主制作的剧目,如《血溅洞房》、《巡按审母》等,这些作品不仅在本地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被广泛传唱于江浙沪一带。在1985年的浙江省戏剧节上,该团连续七次获奖,无疑是对其艺术实力的极致肯定。
为了促进女子越剧的发展,1984年,该团特别招收了一批青年女演员,以补充队伍,使得阵容更加整齐行档齐全。此后,这些新晋演员如张学芬、徐美娥、宓永仙等,不断在省级比赛中摘下奖杯,其中五位女演员还荣获了省优秀小百花奖。而尹派小生、二级演员张学芬更是在全国性的日发杯赛中夺得一等奖,这无疑是对她个人才华和努力的高度认可。
除了在城市进行巡回表演外,该团也常常将艺术送到农村,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越剧表演。这份奉献精神和不懈努力,使得海宁县越剧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改制后的今天,该团依然保持着其原有的特色与活力,为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宝贵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