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传奇
在1917年到1920年的四年间,小歌班不仅经历了多次失败的尝试,甚至遭受了误解和无辜关押,但最终,他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断努力,揭开了由“小歌班”向“绍兴文戏”发展的序幕。从1906年诞生的这一传统戏曲形式,在十年的时间里,不断吸收姚滩、绍兴大班等剧种的精髓,并在舞台表演程式、唱腔和剧目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这段时期,小歌班在县内外乃至城市之间逐渐扩张其影响力,而嵊县量进入上海后,与光复会等组织建立联系,为小歌班在上海站稳脚跟奠定了基础。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些嵊县籍土匪也纷纷下山混迹于上海,使得小歌班受到误解,常被巡捕房搜查甚至无故关押。
然而,是一群辛亥革命中的进步分子为小歌班打开了局面。俞基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曾参与过光复会,并对小歌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他的支持下,小歌班第二次踏上上海之旅,其成员包括红角卫梅朵、马阿顺、张云标及费彩堂,这一次他们更换了一些演员阵容,并且改善了表演技巧。
《碧玉簪》、《三官堂》、《梁山伯祝英台》、《琵琶记》、《珍珠塔》等剧目成为他们此行的一部分,以提高观众接受度。此外,他们还引入专职乐队,形成近似唱腔的过门,为越剧音乐带来了第一次重大革新。
最终,在周麟趾领衔的小歌班第三次进军上海时,他们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位领袖亲自回嵊,从戏客团中挑选琴师,将首个专职乐队组建起来,为越剧配上了丝弦乐器。这一举措改变了整个艺术风格,让越剧更加接近现代观众的心灵深处。升平舞台成为了男小歌班打响的一个主要阵地,而周麟趾与他的团队,则成为了当代历史上的英雄们。